近日,随着山东潍坊昌邑市的三峡柳疃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开启了昌邑“风光盐同步发展”新模式。
“项目总投资2.7亿元,占地约1300亩,通过合理利用三峡陆上风电项目的风机间隔空间,立体化布局,兼顾风电、光伏、晒盐,可在单位土地面积下创造最高价值。”项目负责人曹锦超介绍道,年发电量约8000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万吨。
项目从一个到一群,产业由一环到一链,企业上马一期继续投二期、三期……昌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该项目已成为继三峡30万千瓦海上风电、三峡5万千瓦陆上风电后,昌邑将三峡新能源成功引进昌邑并顺利落地建成的第3个项目。
“我们制定《昌邑市新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摸排风电、光伏开发资源,明确新能源发展路线图,积极构建涵盖产业发展、项目引进、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磁铁式’精准服务,不断抢占新能源发展新的制高点。同时,强化用地保障,储备可开发利用新能源项目土地面积约5万亩。”昌邑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兆兴介绍道。
追光逐电,捕风捉能。近年来,昌邑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构建起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产业链发展格局。该市在新能源建设领域开创多个第一,实现了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吊装风机、运行8.5兆瓦国内单机容量最大陆上风电机组、国内首个“风光渔同场”三位一体示范样板、山东省首个一次性全容量并网平价海上风电等多个首创。
与此同时,有序打造“光伏+”模式,2016年在山东省首创渔光互补发电模式,建成100兆瓦渔光互补示范项目,率先构建“水上光伏、水下养殖”新能源经济系统。创新打造“光伏+渔业”“光伏+牧业”“光伏+扶贫”“光伏+环境治理”等分布式光伏多类型融合模式,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约51万千瓦,同比增长61%。
截至目前,昌邑市已成功引进华电、华能、三峡新能源、国家能源、中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央字头”企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0万千瓦。今年1—10月份,发出绿电19.67亿度,绿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6.8%。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220万千瓦左右,年发“绿电”60亿千瓦时。预计到2027年底,现有的国华海上风电等10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