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伊凯 李行一)“每天按时上班,到点回家做饭,晚上辅导孩子做功课。在别人眼里我过着幸福安逸生活,但没有人知道我的世界多么的灰暗!是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王女士感激地说。
“长期失眠;工作力不从心;经常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而苦恼;焦虑孩子的学业;对未来不抱希望……这就是王女士刚来心理咨询时的状态。”心理健康中心的医生回忆起初见王女士的情形。
“短期的情绪低落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如果长期持续会引起一系列心理疾病。”
经过数次心理疏导,王女士已经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
这是汶上县心理健康中心众多来访者中的一个普通案例。2023年以来,汶上县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按照《济宁市构建“1+10+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方案》要求,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采用嵌入式工作模式,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公共服务各个领域,为培育健康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绪,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社会影响,注入“心”力量。
政府嵌入,措施更有力
社会心理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平安稳定。2023年以来,汶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坚持党建统领,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考核指标。
县政府副县长乔明说:“自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来,一直坚持‘横到边、纵到底’要求和‘点’‘面’结合原则,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场地、设施建设,明确功能区布局,合理配置功能区设备,打造了硬件设施完善的1处心理健康中心和183处基层心理服务站点。”
据了解,汶上县心理健康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设有团体心理活动室、个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冥想室、发泄室等多个功能室。每周设立免费开放日,群众可免费体验各种心理咨询服务。2023年,县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与5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心理服务协议,免费为干部职工提供各种心理服务。县心理健康中心配有心理治疗师7名、心理咨询师3名、心理辅导师4名,可满足群众心理咨询、放松减压等多项服务需求。
部门嵌入,服务更精准
“通过压实部门责任,强化督导等方式,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已在各行各业落地开花。”县心理专班办公室主任、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燕介绍道。
“全县共有基层心理服务站点183处,其中教育系统112处,卫健系统18处,政法系统27处,民政系统17处,公安系统3处、司法系统4处。县教体局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纳入中小学校重要考核内容,并建立高危个体干预、转介机制;民政局与妇联以婚姻登记处为基地,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2023年累计帮助568个家庭走出困境,重获幸福;县信访局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真诚”和“同感”等技术,积极创建信访与接访信任友好关系,推进信访工作有效落实;县司法局成立“社矫心声”心理辅导室,及时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问题,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其实,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发力,全面合作。汶上县成立由县政协主席张德平任主任,县政府分管领导乔明为副主任,政法委、教体局、卫健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班,从卫健、教育、公安、工会、司法、民政等部门抽调17名同志集中办公,建立专班推进、任务分解、观摩评比、督导调度机制,构建了齐抓共管、紧密协作、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每周召开一次部门工作例会,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专业嵌入,技术更专业
汶上县充分发挥党建统领、政府推动作用,整合优秀资源,积极创造条件,配齐专业人才,强化专业培养,建设心理健康守卫力量。
县心理专班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伊凯道:“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实操性极强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汶上县整合全县优秀资源,建设了1支122人的心理咨询专家服务队,为全县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满足基层服务站点对心理服务人才的需求,县心理专班先后邀请省、市心理健康专家举办了3期基层心理服务人员培训班,培训基层心理服务人员300余名,基本满足基层心理站点的需求。针对理论培训时间短,实践培训不深入的问题,先后选派20余人外出进修学习,培养了一批基层骨干力量,基本形成了由‘专家—骨干—基层服务工作者’组成的工作梯队。”
下一步,汶上县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部门责任,强化攻坚力度,以更高站位、更优服务、更实作风,为群众提供更加温馨、便利、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