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孝平
8月29日,在宽敞明亮的山东海之杰纺织公司梭织成衣车间,开朗乐观的听障姑娘张羽,正在干净麻利地熨烫衣服。
在这个公司,张羽已经工作了近十年。通过手机文字的沟通,张羽向记者表示,她对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工资待遇也很好,车间主任和工友们对她也挺照顾。交流最后,意犹未尽的她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表达她对公司的赞许。
作为一家纺织企业,海之杰从建厂之初,就非常重视关爱残疾人,把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帮助残疾人就业,让他们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是我们公司外方、中方领导层一致的共识。”海之杰中方总经理袁伟说。
海之杰主要从事服装制作,这里的工作性质也非常适合残疾人。“有工作台,劳动量不大,相对比较轻松,这为我们帮助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海之杰招聘专员李广东介绍。
每逢人员招聘,海之杰首先考虑的是残疾人优先录用。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自立自强,海之杰每年还至少三次参加各种面向残疾人的招聘会,至少两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接洽学生就业事宜。
采访中,李广东从办公桌上随手拿起一张纸:“你看,这是前两天一位18岁的听障姑娘来应聘时,我们用纸笔交流的内容。”
“你好,是想找工作吗?”
“是的。”
“会干什么活?会用缝纫机吗?”
“以前干过服装厂,会用缝纫机。”
……
从纸张上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广东的细致与耐心。
最后,李广东给女孩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回家跟你爸妈商量商量,你爸妈同意的话,让他们给我打个电话。欢迎你来这里工作。”
员工进厂后,根据残疾人各自情况和个人意愿,“愿意干啥、身体情况能干啥,就分配到哪个岗位上去。有技术的,可以看机器;年轻的,可以操作缝纫机;年龄稍大,可以叠衣服、装袋;再大,可以剪线头。”李广东说。
在上岗前,海之杰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入职培训,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每次有新员工到来,我们都是一层一层地对管理员进行安排,然后安排专人指导,从情感到工作,照顾好这些特殊员工。”梭织成衣车间生产经理白亮快人快语。
公司有规章制度,所有车辆统一地点放置,但对于腿脚不方便的残疾员工,海之杰破例“开个口子”,允许其将电动车放在车间附近,这样就少走了很多路。有人家里有事或需要接送孩子,公司也人性化地让他们可以适当地早走晚来。
“他们情况特殊,在这一点上,大家都理解,没有员工会攀比他们。”白亮说。
在海之杰,残疾员工除和其他员工一样同工同酬,领取正常的工资、全勤奖、节日奖励外,每月公司还多给他们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表示关爱。在一张统计表格上,记者看到,最近两个月,35名残疾人,平均每月工资达到了4317元,最高的达到了7844元。
从成立以来,海之杰残疾人就业始终保持在30多人,最多时候达到42人,很多人也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海之杰为他们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只要有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他们愿意来,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袁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