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会议后,经开区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两城”创建指挥部办公室,确定“两城”创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联络员,并进一步优化“5+5+2”工作机制,即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5个实地指导组和2个督导检查组,通过完善问题闭环处置和跟踪问责机制,用好“加减法”,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坚决打好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这场攻坚战。
巧用“减法”:
破除“顽疾” 扮靓城区“颜值”
斜穿交织于楼道上方的各类缆线“隐身”了;阴天怕雨、冬天怕雪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区陆续安上了“充电棚”……这两天,一连串“减顽疾、拔钉子”式的更新行动,让家住经开区皇冠街道广安社区的居民们高兴不已。
“以前新老线路相互交叉,下个楼的工夫,稍不留神就会被缆线刮到。”居民王鑫圆说,这次不仅彻底将旧缆线清掉了,现有的缆线也理顺束起放入卡槽,楼道变得既亮堂又整洁。
伴随“两城”创建工作的全面启动,巧用“减法”破除创建“梗阻”的“微变化”正在经开区接续上演。
3月22日这天,随着楼道的声控灯安装完成,家住皇冠街道杨家滩花园小区的居民王辉心里终于踏实了。“过去楼道灯光太暗,家里老人出门时总担心会踩空发生危险。现在好了,新安的声控灯又亮又灵敏,以后出门放心多啦。”他说。
自“两城”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经开区在持续抓好面上工作规范提升、巩固扩大优势的基础上,坚持“疏堵结合、精准发力”,力争用问题的“减法”累积城市管理成效,擦亮文明名片。
“我们重点将老百姓反映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等问题作为创城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全面摸排、系统整改,全面提升城区人居环境。”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前期摸排情况,目前已启动实施西苑片区城市更新,组织各类运营商对121栋老旧小区楼宇缆线开展规范入槽工作。会同社区、物业等部门,对99个小区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分批解决42个老旧小区楼道声控灯问题。
聚焦停车难、停车乱等情况,经开区启动实施解决停车难问题三年行动计划。“6月底前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小区内新划设2.3万个车位,通过新建、盘活停车场,增加2237个车位。”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考虑到林立于城区周边杂物堆积、小棚林立、业态冗杂的“大杂院”,已成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的“痛点”,经开区正结合创城要求,分类抓好长峰货运市场等121处大杂院综合整治。其中,将重点解决旱厕问题,并于4月底前全部销号。
从“细小实”着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整治乱象,细致扎实做好“变美”文章是两城创建的终极目标。接下来,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结合部建筑垃圾乱堆、“九小场所”卫生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高标准完成长峰农贸市场改造,彻底将城市“疮疤”变为“亮点”,让更多群众享受“两城”创建工作带来的实惠,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做活“加法”:
多元参与 确保创建常态长效
3月23日上午,在经开区皇冠街道富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旻的带领下,辖区网格员、居民代表纷纷加入“社区大扫除”队伍中,以“过筛子”的方式,清理小区、楼道的卫生死角以及小广告,提升辖区环境,为“两城”创建贡献力量。“有了大伙的共同助力,辖区文明程度与卫生情况大幅好转。”刘旻表示。
推进“两城”创建工作决不能依靠单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久久为功。深谙这一道理的经开区,自“两城”创建工作启动后便定下了“创城+”的思路,持续加大公益广告宣传投放力度,在主次干道增加景观小品和公益宣传标语,在农村(社区)宣传阵地、主要出入口增设宣传牌。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开展文明劝导、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居民群众对两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优势,将各项创建目标任务细化下沉到网格,实行“居民网格齐吹哨、镇街部门双报到”。目前,辖区网格员与居民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经开区还制定了主要领导包保街道,公安、城管、市场监管、镇街、村居、物业、网格、志愿服务多维联合抓创建的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加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等,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
锚定“两城”创建工作目标,经开区坚持汇聚全员之力,抓重点、攻难点,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两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责任无缺失、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联接无缝隙、工作全覆盖,坚决打赢“两城”创建攻坚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