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兰陵县矿坑镇朱柳屯村的温室大棚项目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划一,大棚中的西红柿、辣椒挂满了枝梢,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都是村里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建设的产业大棚。
人们常说,日光塑料棚,种好是金棚。西红柿种植基地负责人吴姐告诉我们,今年是她第五年种植小西红柿,品种为千禧,很受大家欢迎。他们严格进行种植管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棚内的西红柿鲜果销路通畅,去掉成本一个棚大约能收益4万多元。吴姐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靠这2个大棚,一年下来赚个8万元不成问题。“有事干、有钱赚,日子好多了,再累心里也甜滋滋的”。吴姐说道。
而另一位多肉发烧友徐经理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从最开始的一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五个大棚,占地总面积12多亩,一共600多个品种,现有存量100多万株。我们一方面在网上通过淘宝、直播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能够实现日均1000多单。另一方面大批量销往周边的花卉市场,这种线上与线下并存的销售模式,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
像吴姐和徐经理只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矿坑镇坚持把发展产业大棚作为提高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农业资源知识,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利用专项资金打造冬暖式扶贫大棚,种植多肉、草莓、西红柿、蓝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形成特色产业,引导产业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开拓了家门口就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土地流转、务工报酬、年底分红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脱贫群众增收方式实现了多元化。根据大棚承包所获得的收益,按照比例向724户脱贫户进行分红,带动户均增收400余元,促进群众增收,保障村集体利益。同时在大棚管理过程中,优先吸纳周边脱贫群众进行除草、修剪、采摘等工作,每月收入1000元至2000元,通过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强了脱贫群众的“造血”功能。
扶贫大棚的建设,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产业发展的“多方共赢”良好局面。下一步,矿坑镇将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以连片大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讯员 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