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谢新华 许 诺 记者 苏成华)初冬季节,巨野县迎来了成群过境的候鸟,除了常见的白鹭、苍鹭、鷉、黑水鸡、白骨顶外,还经常有凤头鷉、白额雁、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和普通秋沙鸭等候鸟出没。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是绿水青山和生物的多样性,来此停留的候鸟越来越多,生态巨野成了这些鸟儿温馨的家园。
近年来,巨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找准“生态”与“富民”契合点,持续提升林木覆盖率,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生态发展之路。据统计,三年间,巨野县新增绿化造林面积9.2万亩,生物呈现多样性,带动群众增收近6亿元。
霜降节气后,核桃园镇白虎山度假区附近山坡上的600亩雪桃正值采摘季,这种栽在红色土壤上的雪桃个头硕大,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清脆、甘甜,很受游客喜爱。
群森家庭农场主王明姓在核桃园山坡地种植了300多亩果树,除了大面积的桃树,还有梨树和钙果树,为的就是巧打季节差,做到四季有果,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这片被绿色包裹的葱茏中,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受开山采石影响,山体满目疮痍、土地贫瘠,土壤不保墒,缺水严重。种地望天收,环境破坏严重,成为制约当地生态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巨野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决心封山禁采,关停了所有矿山,同时启动山体复绿工程,立足改善生态环境,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乡村振兴为目标,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了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金山文旅小镇,集休闲娱乐、运动养生和高效农业为一体,实现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修复、保护、开发,为的是“疮痍”之上的美丽再现。除了荒山修复,在巨野县,政策撬动的社会资本还参与到塌陷区治理、滩涂林业开发等领域,推深做实林长制,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坚持扩“绿量”、守“绿线”、增“绿效”,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造林”的发展路子,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全县城乡绿化面貌焕然一新,森林生态系统更趋完善,森林功能更趋优化,催生出“共享苗圃”“生态农业”等新经济,生态洼地逐渐变成产业高地。
北方林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养护难,仅靠政府运营投入严重不足。为植树增绿,巨野县开始推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在王明姓承包这片荒山时,当地政府不仅给他项目扶持资金,还把山上残留林果的收益权给了他。
为此,巨野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土地流转补贴、金融信贷政策等。目前,巨野县完成各级道路绿化500多公里,绿化美化村庄300多个,建成4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镇和10个省级森林村居,市级森林村居16个,建设环城林带6400多亩,全力打造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如今,巨野县不仅找准了“生态”与“富民”契合点,而且还垒建起一个持久受益的生态“聚宝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