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25日电(杨晶茗)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把戏台搭在了仿山镇王楼村,村民们纷纷拿着小马扎赶来观看,精彩的演出也让昔日里宽敞、平静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
“群众都喜欢称呼两夹弦为‘半碗蜜’,你看看,大家有多喜欢这个戏。我们每年送戏下乡400余场次,就是要把戏送到千家万户,送到老百姓心坎上。”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说道。
今年以来,定陶区坚持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通过推进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活动,真正让文化服务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在定陶区,有文艺特长、有组织能力又甘于奉献的文艺骨干们组建了各类志愿文艺队伍近千支,秧歌队、广场舞队、武术队、竹马队、舞狮队、庄户剧团等各具特色,呈现出“一村一队”“一镇一团”“一镇一品”的基层文化发展格局,农村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文艺骨干们发挥自身特长,以不同形式展示着当前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新风貌,乡村文艺活动由以往花钱请节目改为群众出节目,节俭之余也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今年秋季进入农闲季节后,在黄店镇农贸广场,定陶区文化馆老师经常来教授舞蹈,100多名广场舞爱好者经过老师们的反复指导,从刚开始的动作、表情不到位,到可以落落大方地独自完成表演。“现在正是农闲时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增加了,我们就抓住这个时节,来对我们的基层文艺骨干开展集中轮训。”定陶区文化馆馆长潘东升介绍道。
今年,定陶区在镇街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四德舞》《戏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以视频教学、现场传授为主,对全区共11个镇街900余支文艺队伍开展3个周期的辅导培训。根据群众对文化的“点单”需求,定陶区制定了群众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着力构建了“乡村大舞台”“文艺进万家”“文艺骨干培训”“送戏送图书”等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做到了把队伍带起来、活动搞起来、文化设施用起来,切实让文化艺术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另外,定陶区把农村涌现出的文艺骨干作为文化亲民惠民的重要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专业辅导和培训,4000平方米的专业文化活动场所全天候开放,线上指导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为了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定陶区还建立了奖励机制。目前,定陶全区已成立曲艺、书画、诗词、作家、摄影、音乐、武术竞技等文体协会26个,为进一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繁荣群众文化,提供了更多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同时,定陶区连续三年投入资金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农村文化广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确保了公共文化服务有阵地、有舞台。“让广大群众感受幸福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也配合着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等不间断的文化志愿活动,把我们全区的文化生活掀起一个热火朝天新高潮。”潘东升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