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以创新鲁笔文化产业为抓手,着力做好“文化+旅游”“文化+创新”“文化+民生”“文化+国学”四篇文章,不仅有效保护了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也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做好“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文章
“笔出枣庄,有柔有刚,和墨落纸,如意吉祥。”峄城区阴平镇是中国鲁笔之乡。阴平毛笔起源于汉代,从隋唐、宋元历代传承,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由于部分原材料匮乏、传承人群不完善、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面临压力。为克服困难,当地多措并举,从解决原材料、保护传承人、打造文旅新平台等方面着手,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毛笔品牌。
依托“天地人和”三园一馆旅游精品路线,峄城区启动鲁笔博物馆项目,主要建设山东鲁笔博物馆,毛笔、砚台制作厂房,书画作品鉴赏交流中心,逐步形成集毛笔制作、展示、交易,书画作品创作、销售及毛笔文化传承、交流的产业聚集区。
依托山东鲁笔博物馆,当地积极开展研学游活动。游客在参观完毕之后,可以到制笔体验互动馆中,经由专业制笔师傅指导,自己动手,制作一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毛笔。
做好“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章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为纯手工制作,共108道工序,所选材料均为优质原料,每个制作环节都严谨有序,保证每一支毛笔都属精品。制作笔头一般包含撕毛、蒸毛、脱脂、倒绒(去绒)、烫毛等基本步骤,其中烫毛为黄狼尾材质独有工序,也是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独到之处。
当地企业积极建立研发团队,研制出适应正、草、隶、行、篆书法及工笔、花鸟、写意山水、人物等绘画所用的毛笔,依据原材料和书写特点研发不同套系,共计400余种,形成集律博物、榴园、集律斋、笔佳等商标品牌。
枣庄书源笔业有限公司注册的“榴园”牌毛笔,具有“尖、齐、圆、健”等优良品质。企业负责人刘慎海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书源笔业公司拥有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公司与枣庄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正在申报市级研发平台。
为解决原材料匮乏等问题,峄城区组建书源笔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鲁笔非遗文化进高校、进社区、进中小学校,与各大书画协会持续合作,举办高质量的研究活动;借助国家、省、市部门组织的大型经贸、展览展示活动,做好鲁笔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使山东鲁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做好“文化+民生”融合发展文章
近年来,峄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毛笔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目前,阴平镇年生产毛笔400余万支,种类300余种,产值5600万,利税600余万,毛笔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
今年5月,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阴平鲁笔企业单笔签约额达684万美元,获得深圳文博会“15年‘贸易贡献奖’”。在今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阴平鲁笔企业又签订合同额200余万元。
为扩大传承队伍,当地组建了专业研究小组,举办传承人群培训活动,提高技师们的待遇,防止技术人员流失;以当前主要传承人为领导,组织专家和老艺人交流技艺,从原材料的选取、工艺流程的规范、产品的艺术审美等方面加以考察和交流,使阴平毛笔制作技艺更加完善;通过传承人群培训、交流等活动逐步提高传承人综合素养。阴平镇建立毛笔制作扶贫车间,带动了1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鲁笔企业还与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定向吸纳残疾人就业,解决传统毛笔制作工艺后继无人困境。
做好“文化+国学”融合发展文章
峄城区紧紧抓住国学复兴的历史机遇,举办一系列高端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毛笔文化活动,让毛笔文化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积极联合各级书法协会在中小学推广“书法进课堂”,以传统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弘扬毛笔文化,推动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下一步,当地还将通过开展书法笔会、画家采风、楹联大赛、名人纪念、传习所体验、非遗展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彰显山东鲁笔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通讯员 成琳瑜 赵磊 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