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 伟
通讯员 肖纪理
“看,曾经销声匿迹的鸭子又回来啦!”46岁的李现雷指着坑塘里的一群鸭子,像孩子一样笑了。
昔日的乡间,几乎每个村庄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坑塘,李现雷所在的阳谷县阿城镇苑井村也不例外。站在坑塘边,李现雷回想起在坑边玩耍的时光。“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在里面游泳、打水仗。水清树绿,时不时飞来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李现雷说。
“十几年前,坑塘里的鸟和鸭子不见了踪影,水成了黑的,坑塘后来慢慢淤积干涸。”李现雷叹了一口气说,一些村民开始习惯往里面倾倒垃圾,天长日久垃圾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到村庄的环境卫生。
“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水污染、恢复水生态,这关系到全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村委会主任李现国说,2015年开始,苑井村抓住省定贫困村的政策机遇,拿出部分扶贫资金,逐步完成坑塘垃圾清理、塘底清淤、岸坡整修,实施沿岸绿化,种植树木绿篱;在坑塘边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座椅和新路灯,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从村东的五四青年渠引水入塘,并与田间沟渠相连,解决了2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如今,治理后的坑塘面积5亩,水深4米,水面开阔,清流潺潺。两岸绿树环绕,飞鸟鸣叫,让人心旷神怡。
治理难,保持更难,为了不让一湾清水再被污染,苑井村除了推进综合治理,最大限度调动老百姓积极性。据了解,他们设置了村级公益性岗位,聘请贫困户担任坑塘保洁员,监督乱堆乱放行为,发现垃圾随手清理。将坑塘承包给本村村民发展养鱼和垂钓,每年收取5000元承包费,用于贫困户分红。
李现雷终于告别了“望河兴叹”的日子。他告诉记者,去年,他拿出1万元,承包了1个钢结构温室大棚,种植西葫芦等当地特色菜,得益于灌溉条件改善,一季就收入三四万元。
夕阳西下,从大棚干完农活的李现雷,经常在坑塘边散步,看着戏水的鸭子和钓鱼的孩子,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