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大佬们纷纷看准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不惜砸重金在互联网上为农产品搭建购销平台,然而被认为是下一片电商蓝海的农村市场,开发起来并不容易。
近日,媒体爆出,曾因每月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而成为焦点的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辞退人数达1500人,有人士称其裁员比例高达80%,这无疑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泼了一盆冷水。
8月30日,一亩田企业发布声明称,大规模裁员是因为员工在销售中存在违规和不诚信现象。据曾在一亩田工作过的王姓员工介绍,虚假刷单的现象在公司内部普遍存在,他介绍说,公司要求的工作量高,而在线下又找不到那么多农产品和采购商,所以只能靠刷单。不刷单就不可能完成任务,而不完成任务就会被淘汰。“比如说今天卖了10万,可能会刷到50万甚至100万。”
一亩田在过去的四年中实现了2000%的增长,号称估值一个月一涨。而如今,交易数据造假让虚假的繁荣应声落地。当然,某一家公司遇到了发展困境,并不能说明整个行业的前景不好,农产品电商之路就走不通了。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农业不同于工业,市场行情、政府扶持政策、农民的交易习惯,甚至天气变化,都会对农业产生影响,所以农业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的步子最好不要迈太大。
一位从事农产品电商的老板介绍说,眼下农村电商仅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在网上购销农产品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形成,农村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也并不完善。说到底,就是目前运用互联网工具做生意的农民还是少数,从而在网络平台上撮合一单农产品交易并不容易。“各种困难导致了发展农产品电商前期投入大,而且回款慢。改善农村电商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耐心,最好不要涉足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要有足够的耐心,费时费力地搞数据造假,来维持虚假的繁荣,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摸索农业生产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运营的能力上。乡村谚语说,枣死三年不算死,桃活四年不算活。意思是,枣树的根系扎得深,所以即便表面死去三年,仍然可以枯木逢春;而桃树的根系很浅,枝繁叶茂了三四年也可能突然死去。电商若想在农村市场上有所建树,也要把根扎下去。如果根基不稳,即便短期成功了,最终也一样难逃失败的命运。
一亩田企业暴露出来的虚假数据问题,为政府扶持农产品电商提了一个醒。政府应该警惕,某些电商企业表面上看,各种数据可能非常漂亮,但这很可能是线上的虚假的繁荣。对农产品电商进行扶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只有对线下实际的农产品交易进行深入调查,才能看清真相,从而把资金和优惠政策投向最有需要的企业。一家电商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比如,实际上帮助了多少农民解决了卖难的问题、是否真正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等。如果扶持对象选错了,不仅钱打了水漂,而且会耽误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