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间,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带动耕耘、播种,地头上,自走式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机正在作业;再看不远处,地面植保机械正按设定线路自动行驶,抬头望去,还有无人植保机空中盘旋上周末,在位于临淄区朱台镇淄博禾丰种业的育种试验田中,一场“生态无人农场技术与装备汇报演示会”震撼上演。现场模拟从耕种到植保再到收获全程无人化操作,令人叹为观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云平台、5G通信、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距离此处不远的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将在年内基本实现。“未来,谁来种地?”有了最好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智慧农场 机器换人
其实早在十天前,记者便已在占地500亩的这处生态无人农场中,见识到一台长约300米的自走式喷灌车精准高效作业。“田间的探头会首先探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小麦生长规律,得出需要喷洒多少水分,然后机器打开喷头实施精准灌溉,待小麦喝饱,喷头便自动停止喷水。”本次演示会现场,淄博禾丰种业科研部主任马甲良再次对这套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无人系统进行了演示讲解。粮食作物生产中,水肥管理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生态无人农场当季实现的首个无人化操作。
“不止小麦的灌溉,耕作、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小麦/玉米生产的全过程,都可以实现无人智能化管理,关键在于如何将它们实现系统性集成。”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生态无人农场正是兰玉彬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所、单位合作,由淄博禾丰种业承担建设,是国家级智慧农业项目,将分级、分期、分步进行建设,以智能化、精准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 科技为“芯”
“2016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实施校城融合发展,近年来,相继引进兰玉彬院士等省政府一事一议顶尖人才,通过人才带动鼓励驻淄高校与我市创新型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了多项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有力促进全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市科技局合作科科长徐以强向记者介绍。去年,兰玉彬院士团队牵头,与淄博禾丰种业合作的500亩生态无人农场在临淄开建,使我市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现代高效农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也成为我市校城融合发展结出的一大硕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态无人农场主要是解决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因农村劳动力短缺、年龄老化,年轻人逐渐涌入城市,急需解决的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无人农场将整合现代农艺和农机装备、无人机、机器人、绿色植保、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依托多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一体化获取农情信息,采用地、空一体化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以及专家在线指导。在项目团队成员、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山东分会主任刘瑞军看来,建设生态无人农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农作物全生长周期的生态化、无人化作业和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证农产品质量,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与兰玉彬院士团队合作的这片试验田,会逐步实现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的无人化,全力打造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的无人化操作的生态农场样板。”淄博禾丰种业董事长朱俊科自信地向记者表示。目前,生态无人农场控制中心土建已经完成,年内将基本实现全程无人化,预计用5年时间,最终达到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无人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的目的。“届时将真正实现资源节约、成本降低,环境友好的智慧农业模式,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能精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和品质的需求。”
(记者赵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