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近4万名调查员进村入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冲击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家庭。面对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各地政府积极应对,“中国式养老”的各种模式在试点、推广。但记者近日在全国多个地区调研时发现,受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制度设计等各方面的制约,在“中国式养老”体系形成的道路上,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特殊的困惑与瓶颈。
保障断层:没有地方养老
没有钱养老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全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200多万人。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不到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就将再增加1个亿。
基数巨大、增长迅速、结构复杂——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却还远没有达到要求。无论是在居家社区养老上的投入,还是养老机构中每千人床位的数量,目前都还处于跟跑的阶段,远远无法满足高速老龄化的需求。
出现如此的保障断层,归根结底是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1999年末,当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开始进入国际通行的老龄化阶段时,中国的人均GDP仅有840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的水平。如果说大部分发达国家是“边富边老”或是“先富后老”,那么中国的老龄化则呈现出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
“一方面是传统养老模式的不断弱化,另一方面是现代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滞后,让中国养老体系发展整体滞后于老龄化的速度。”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蒋同进认为,中国不仅要解决有地方养老的问题,还要解决老年人有钱养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要解决,否则市场发展就是畸形的。“老人的养老支付能力不能增强,养老市场的发展就缺乏根本的动力。”
新农保覆盖面不断扩大
养老金却未大幅提高
74岁的邓光秀老人家住四川省宜宾珙县巡场镇汾洞村,她在家负责“看房子”,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多,是中国广大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已超过1亿,在广袤农村,到处都有像邓光秀这样“看房子”的老人。
农村老人一生辛劳,劳动能力是经济来源的根本支柱,大多数都要“干到干不动”为止。而一旦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子女抚养。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在全国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六年过去了,尽管新农保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养老金标准却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很多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而言,每月几十元养老金是他们仅有的收入。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老年人活动场所非常少,基本没有健身设施,娱乐设施只有棋牌桌。人口众多的农村养老最容易被遗忘,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投入倾斜,建立新型的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养老机构与护理人员
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