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国内“矿场”的发展史,BTC123市场总监崔德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特币刚兴起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集中的“矿场”,最早从业者用的都是计算机显卡挖矿。由于单个显卡运算速度慢,又是居民用电,“有时一年挖不到一个比特币,还抵不上电费,显卡也很快就报废了。”
如今,随着行业发展,集中运营矿机成本更低,算力也更高,比特币的“挖矿”环节也逐渐往中心化、规模化发展。据悉,目前比特币全球算力的70%都集中在中国。除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外,新疆、宁夏和内蒙的火电站、甚至风电场,都成为了中国比特币“矿场”主们寻求合作的对象。在西北地区,一座座火电比特币“矿场”也悄然而生。
“哪里电价便宜,我们就去哪里。山里面电价低,噪音好处理,同时气候也比较适宜。所以综合考虑下来,“矿场”一般以承包水电站的形式来建设。”雷科这样阐释“深山藏矿场”的逻辑。
无奈:如养蜂人般迁徙
由于枯水期的存在,经营这些依附水电站的比特币“矿场”,还要经历一个重要环节——迁徙。
在多雨夏季时,许多比特币“矿场”的用电量尚不足水电站发电量的十分之一。但冬季进入枯水期后,电力又变得不够用了。一些“矿场”主便需要把矿机运到新疆、内蒙等地,像养蜂人般无奈地迁徙。
危险往往发生在返程途中。大渡河的丰水期是5月到10月,夏季将至,“矿场”经营者们需要将矿机从内蒙古等地迁回四川。路途中往往会遭遇暴雨,再加上山势陡峭、路面泥泞,负责押送的司机和“矿工”时常会遇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一位在康定拥有比特币“矿场”的经营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道出了这种迁徙背后的缘由,枯水期电费有时候是丰水期的一倍。
记者了解到,业内规模较大的“好比特币”公司在康定拥有近5万台矿机,前几年冬天都会将矿机搬到内蒙古、新疆。与之相比,矿机摆设相对分散的天嘉网络,由于水电站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其需求,常常不需要当“养蜂人”。
在水电站呆久了,雷科这样的“矿工”渐渐也和周边居民打成一片。久而久之,一些附近居民也开始关注起比特币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碰到的一位当地人就表示,接触到比特币后,他自己也在家里设置了一个矿机,“每天能有将近2块钱的收益。”
要玩转比特币,需要随时了解最前沿的金融资讯,包括央行监管政策、区块链技术、计算机知识、甚至编程技术……在探访过程中,记者碰到的几位马边彝族自治县当地居民,对央行最新的监管政策竟然十分熟悉。由于央行的监管态度对币价有直接影响,这也是最近每一个比特币从业者都在关注的热点。
到了夜间,大部分人沉沉睡去。夜幕笼罩下的马边河依旧奔腾,芭蕉溪“矿场”里,不同型号的矿机仍在奋力运转,在另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停地进行“哈希”计算。像雷科一样的“矿工”仍要定时起床巡逻,机房里绿莹莹的光,在黑暗中闪烁跳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说() |
|
上一篇:杜蕾斯东家收购美赞臣: 加码中国市场因看好全面二孩及城市化 |
下一篇:“老干妈”陶华碧悄然退出 不再持股老干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