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4年主要是中小养殖户亏损退出,而2015年之后,就轮到大型规模化牧场面临困境。”根据宋亮提供的数字,2004到2016年,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建设中大型规模、大型规模上的投资总额超过1400亿,他认为,国家应该出台一些保护政策,如果这样低价的情况再持续两年,大型牧场连续亏损,中国乳业的基础就会损失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国内奶牛养殖的最大问题就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国内部分企业选择在国外收购牧场或控制奶源,国内落后的畜牧业是否还有必要保护。宋亮表示,国际化一定是以本国产品的安全为基础,否则未来就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如果我们的奶牛养殖企业倒下了,一旦外资掌控了我国的原奶命脉,之后一定会把产品用最高利润卖到中国。而对于‘出海’的乳品企业而言,国内供应安全,才能保证其海外扩张的安全性,这是制衡战略。”
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旦上游的养殖业大面积破产,奶牛数量锐减,再恢复就非常困难,中国的奶源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否则中国乳业安全和稳定就会受到挑战。”
“但从根本上而言,还是应该尽快改变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宋亮告诉记者,此前国家补贴多数补给了超大型规模养殖;而在中小养殖户规模化上,虽然建立了大量的养殖小区,但仅仅是将大量散户聚拢在一起饲养,并未体现适度规模化的优势。因此他建议,目前国内的奶牛养殖模式需要调整,应借着此次危机进行模式重建,采取适度规模化与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万头牧场被王丁棉戏称为“资本家牧场”,并不符合中国畜牧业的实际情况,他认为最终适合国内的养殖数量应该在300头、500头、2000头几个级别,并由养殖户管理。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养殖模式改变的同时,产业利益分配体制也应该改变。畜牧业是粮食消耗大户,从欧美新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来看,都是以乳业繁荣为前提的,因此畜牧业也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将农牧结合才能创造出产业链规模化优势,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帮助农民建立起有生产积极性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促进产业发展。
针对目前面临的危机,王丁棉建议,在现阶段,国家应进行政策引导,以拉动国内鲜奶生产和消费。比如采取税收补贴的方式,对使用还原乳的企业实施更高的赋税,用多出来的税收补贴使用国产奶源的企业,促使更多企业使用国产原奶作为原料生产产品。采取鲜奶备案制度,企业要定期向管理机构备案鲜奶和复原乳的使用数据,并且公示,如果企业大量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在消费时也会被辨别得更清楚。而针对目前消费疲软等问题,国家应加大乳制品消费的宣传,推动可以消耗大量本地原奶的巴氏奶的消费。
“如果可以妥善应对,目前的原奶危机也许是未来中国乳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宋亮告诉记者,中国乳业消费还远没有达到天花板,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尤其在农村和三四线市场。据他预测,未来我国的乳制品消费折算成原奶应该在6500万~7000万吨,而目前这一数字为4200万吨左右。 7/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