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梳理发现,中国天然气公司几乎没有与天然气业务相关的有形资产、也没有知识产权或前沿技术。而该公司高管中有四名财务背景人士和一名投行背景人士,唯独没有与天然气业务相关的经验。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2014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该公司仅拥有17名员工,全年薪酬支出仅221.2万港元。而此前2013年财报中披露的公司员工数量仅5人,当时也曾被媒体质疑,5名员工如何发展天然气相关业务。
2013年,公司开始进军液化天然气领域,2014年3月宣布与平安证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就发展在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业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去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之后,其官网的主营业务介绍也变更为:“为资产投资买卖和于中国从事开发新能源投资,包括投资、建设、经营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加气码头及相关基础设施, 销售及改装液化天然气车辆及船舶, 给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格劳克斯在报告中称,在成为一家天然气公司一年多来,中国天然气公司在主营天然气业务方面的年收入还不到100万港币,而公司截至7月13日的全部经营业务,仅有7份关于1005重型LNG汽车的融资租赁协议。而截至2014年底,该公司未能取得任何关于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相关业务的特许经营权。
“如果是创业公司,这还值得尊敬,但对一家160亿港币身家的公司而言,目前天然气业绩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格劳克斯认为,中国天然气提出的天然气发展蓝图缺乏资金与业绩支撑。
该公司曾计划通过设立液化天然气加气站进入天然气产业的下游市场,为内河沿岸的船只及重型卡车提供服务。格劳克斯指出,这一领域早就有许多资本充足的竞争者,目前全中国的LNG/CNG加气站超过2300个,大多由经验丰富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和运营。
对此,格劳克斯则认为,“天然气站的资本投入巨大,一个重型卡车加气站需要投入1100万港元至1500万港元,而中国天然气的资金大多已用于融资租赁。与那些早已占据市场份额的能源巨头相比,我们很难发现中国天然气有哪些竞争优势。”
格劳克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了自2014年3月以来,该公司宣布过的大约20项与不同合作方之间的无任何约束力的合作意向(或合作协议),及每次公告中该公司宣布的计划投资额(部分公告没有披露投资数据)。“虽然这些合作意向让投资者看到中国天然气公司正在LNG业务方面取得进步,但这些都是假象。”
格劳克斯称,“据我们所知,这些合作意向,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合作得到最终落实。”据估算,上述20项合作意向,该公司需要在天然气业务方面拿出的投资总额大约在140亿港元到710亿港元之间。“考虑到其较低的资产负债表,及有限的业务经验,这个资金额度看上去并不太现实。”
14日晚,中国天然气董事会主席简志坚接受财华网采访时称,格劳克斯报告带有恶意,并不是中立的,他感到被人“砌生猪肉”(粤语,意为被诬陷)。简志坚称,公司与内地多家大型央企合作,没有必要一同造假,为表示其对公司业绩的信心,他还将计划在复牌后增持股份。
简志坚还称,股票停牌是收到港交所提示而做出的决定,至于是否会对格劳克斯方面采取法律行动,他表示“个人精力要放在公司业务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