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青岛报道
面对行业寒冬,转型突破往往成为国企求生之路。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受渔业不景气影响,在青岛当地一度占据大半市场份额的青岛海洋渔业公司(下称“青岛海渔”)开始运作其重组改革事宜。目前,该公司旗下至少有3家企业完成了破产清算,还有3家企业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破产清算申请,并进入债权人申报阶段。
11日,青岛海渔综合部副部长王鹏向导报记者证实了公司将重组的消息,但具体方案并未透露。导报记者随后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青岛海渔重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但转型方向与公司从事多年的渔业并无多少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海渔已经完成破产清算的3家下属企业,合计总资产不到600万元,但负债总计已经超过2.6亿元,凸显出公司较重的债务负担,加之多年遗留的问题,公司转型的难度远超普通企业。
“都说国企要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但如何才能改变负担重、管理弱的劣势,顺利转身、赢得市场,考验着各级管理者的智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对导报记者表示。
国企巨舰搁浅
11日上午,青岛市北区傍海中路,青岛海渔寂静的厂区与周边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导报记者注意到,青岛海渔门口的牌子老旧,高高的围墙内多数空地杂草丛生,只有一栋黄色小楼颇为显眼,楼下停了两辆黑色轿车,除了不时响起的犬吠声,再无其他动静。
不过,这家看起来很沉寂的企业,近来对下属公司的种种运作却颇为热闹。青岛市中院公告显示,仅近两个月青岛海渔旗下就有青岛天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交洋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华洋国际水产食品有限公司3家公司申请破产清算的案件被受理,目前3件案子均处于债权人申报债权阶段,为其后的债权人会议做准备。
此外,6月份青岛市中院还公告称,该院裁定终结青岛海丰船运公司、青岛海裕渔业有限公司、青岛百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程序,这3家企业同样为青岛海渔下属企业。
“对下属公司做破产清算,确实是因为公司有重组的打算。”王鹏对导报记者表示,公司受山东省国资委管理,此次重组也是在省国资委领导下进行,不过由于方案仍在完善中,具体重组细节及方向不便透露。
“青岛海渔在青岛渔业发展中一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只是近几年来渔业不景气,这家公司也就没落了。如果能重新振作起来,对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应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岛当地一名国企中层对导报记者说。
资料显示,青岛海渔前身为山东水产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可谓老牌国企。多年发展中,青岛海渔在当地渔业中的实力不容小视,最多时拥有1万多名员工,17家法人企业,近百艘船舶,数十个泊位和多个码头,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当时市场上随处可以见到我们的产品。”导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名青岛海渔的老员工吴建军,吴建军说,青岛海渔发展较好时期,除了近远洋捕捞,还有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生产、海洋蔬菜生产、房地产开发等多个产业,业务面非常广泛。
不过,正是因为“盘子”铺得太大,在近水渔业大幅度衰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主业难以带来发展所需资金,其他产业又亏损严重,资金链频频遭遇危机,企业也随之步入衰退期。更有熟悉青岛海渔的人士表示,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盲目拓展业务的问题,如在当时亟须提高远洋海产品加工水平的关键时期,公司却将资金投入到把鱼杂加工成鱼粉的机器上,这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大多用于动物饲料,不仅利润率低,而且还依赖于当时已经衰竭的近海渔业资源,最终几百万元购买的机器不得不廉价处理。
知情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目前青岛海渔早已放弃了渔业这一主业,剩下的资产中,除了个别下属公司仍保持微利外,多数公司负债累累,这些问题,都在等待此次重组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