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一跃成为“风口”,如今随着相关应用场景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踏上人工智能的快车道。
“如果你想成为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企业,你需要做几件事情,重塑几个层面,包括技术创新、文化与技能。”9月9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全球销售、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总裁让∙菲力浦∙古德华(Jean-Philippe Courtois)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进行AI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单单注重技术的投入,更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在让∙菲力浦∙古德华看来,企业不仅需要培训人才的技术技能,如机器学习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同时还需要培训相关业务人员,掌握客户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技能。
这也正是“微软AI商学院”项目得以推出的初衷。据让∙菲力浦∙古德华介绍,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线下互动教学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AI培训项目,自今年3月上线后,已在全球范围内培训了20万人。今年8月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与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启动该项目,标志着它在华正式落地。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还需要整合到场景、落地和业务流的重塑上。”国美智能科技总经理徐燕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前许多企业中,AI还只是停留在IT或数字化转型层面,而非决策层。企业在这一未来赛道上,确实需要一些兼顾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AI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步入落地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相关业务提上日程。
根据Gartner最新一期CIO调查报告显示,91%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有部署AI的计划,其中37%的企业希望在明年内启动AI进程,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必须相辅相成。
然而,产业界仍对人工智能以及最终的应用场景的理解有限。在让∙菲力浦∙古德华看来,应用AI技术赋能具体业务的企业,首先需要拥有相关愿景,基于公司使命、通过AI技术做出智能化产品;其次要改变企业文化,在以数据驱动的企业文化中给员工合适的规则,并具备成长性思维。
此外,企业需要开发自身独特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升员工能力,并需要一些人文关怀、社会技能知识的培训以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企业内复合型AI人才是重中之重。“现在许多企业老板们发现,AI对他们身处的行业及业务很重要,但具体如何做计划、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他们很大的疑问。”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指出,“同时理解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其实不多,所以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拥有很大的需求。”
因此,微软分别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展开了合作,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聚焦在AI管理层的项目。以微软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为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心指出,相关合作课程设置将涉及技术元素,同时也会关注包括人工智能赋能的企业创新和转型、企业如何建设AI文化等管理话题。
“当前我国AI人才培养需要紧跟应用场景,同时加码复合型、管理型人才。”艾媒咨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道。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只是单纯的技术人员推动,很难令人工智能真正落地。
AI人才教育提速
AI人才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猎聘公司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AI与大数据的人才需求是2015年一季度的11.75倍。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道,“人工智能专业最近才建立,之前较为靠近的专业有计算机软硬件等,但后者仍与人工智能差别较大,因为人工智能要解决的不仅是编程问题,还包括大数据、垂直训练等更深层次的应用。”
因此,近年来,高校、企业均瞄准了AI人才教育。今年三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通知,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35所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有196所高校新增备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位列榜首,其次是机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除了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之外,诸多企业也早已展开了各种尝试。如京东集团成立机器人研究院、百度联合“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黄埔学院、创新工场设立人工智能工程院、科大讯飞成立人工智能大学,尝试为行业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谷歌、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国际知名科技公司亦通过上线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相关课程,为AI爱好者及开发者打开了通往AI世界的大门。
此外,校企合作也在蓬勃发展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除本次微软与三所商学院的合作之外,京东与斯坦福大学、华为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大讯飞与浙江大学、搜狗与清华大学、阿里巴巴与南洋理工大学、百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均达成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以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在高校与企业间的流动。
“高校培养AI人才的优势主要是更基础和成体系,有极强的持续性,也容易获得国家支持,但劣势是应用性和前瞻性不够强,转化需要一定时间。企业主要解决应用问题,离市场和资金更近,知识转化至实际运用的速度更快,但在基础研究方面总体仍缺乏精力和能力。”张毅称,因此,推动校企的有效合作是值得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