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结果出炉,济南圣泉集团子公司——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浅色苯酚芳烷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斩获银奖,本次评选从2400余项目中评选出30个金奖项目和58个银奖项目。山东民企与全国科研院所等大咖并肩跑进科技创新“第一梯队”,令人眼前一亮。
而此前,圣泉集团已入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位列第59位,该榜单采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企业专利数量、同族度、专利度、独权度等9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出。
“老企业有颗创新心,科研人员在公司占比10%左右,科研年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左右。”济南圣泉集团董事、副总裁孟庆文介绍,今年新冠疫情突发,企业的研发力、创新力从一只口罩可见一斑。
获欧盟认证生物质石墨烯口罩“出海”
2月到5月,3万只到1000万只,圣泉集团口罩产能坐标轴上,增长线呈垂直上扬状;换一个维度看,生产线从2条到了100条,激增的数字,成为企业扩大口罩产能、投身复工复产的见证。
7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出海”欧盟国家的加急口罩订单,正在等待通关。圣泉集团口罩生产线上,工人加班加点,自4月开始,“出海”订单有增无减。
原来,6月1日这天,商务部更新了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白名单。这是圣泉新材料继进入商务部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清单后取得的又一认可。
孟庆文清晰记得,“4月3日,民用口罩完成欧盟CE EN149认证,4月28日进入了商务部认可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白名单中。”
如今,圣泉生物质石墨烯口罩已出口到欧盟、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向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大使馆无偿捐赠了数十万只口罩,投身全球抗疫行动。
45天,纸口罩诞生
圣泉集团新材料展厅内,一款明星级展品,站到了展览柜的“C”位,这款产品是看上去很普通,却是国内首款可降解高效防护纸口罩。
研发人员介绍,企业用食品级、高透气量的天然纤维素复合滤纸代替了无纺布,用熔喷布或纳米纤维膜作为高效过滤元件。外观看上去,只是薄薄的一层纸,但“纸”口罩细菌过滤效率高达98.9%,可降解材料占比最高达98%以上,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也解了传统口罩不易降解的环保难题,而且与传统无纺布口罩相比,夏天佩戴更清凉舒适。
继生物质石墨烯防护口罩后,圣泉集团继续用新材料新技术迭代升级口罩产品。
时间回到3月的第一个周一,圣泉集团董事、总裁唐地源召开一次特别的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跨部门合作的可降解材料防护产品研发攻关小组,由集团技术副总裁亲任组长,加快研发可降解口罩。这一步,成为了撬动口罩行业变革的“支点”。
可降解口罩技术负责人张安,随后投身到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创新行动中。仅确定材料这一项,攻关小组就经历了数十次的尝试。“高过滤、高透气、可降解、能医用。”张安清晰记得,为了抢时间,曾凌晨3点出发,独自驱车450公里,到一家原料纸合作加工厂进行材料测试生产。团队十多人更是日夜在生产线上,反复优化工艺。
45天过去,可降解一次性防护纸口罩诞生,也将圣泉集团推到了世界前列。然而,鲜有人知道,在口罩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圣泉集团果断拿出5条生产线,挂载BFE95级熔喷布全力配合研发部门调试生产。这一步,用于每天研发测试的原材料成本至少100万元以上,还不算5条生产线因此错过的生产口罩“机会成本”。
从一个车间到一条产业链
疫情之年,不少市民发现,原来圣泉集团不单单能产唐和唐阿拉伯糖。济南一所国际学校的老师张女士说,“第一次知道石墨烯可以应用到口罩,也第一次知道这家企业原来就在家门口。”
她清晰记得,学校采购防护口罩时,圣泉集团的生物质石墨烯口罩系列产品,质优平价,深得师生心。据悉,当时为了解决口罩价格高的问题,圣泉集团创新开发出一次性系带式DIY口罩,并且坚持平价销售,帮很多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还降低了复工复产成本。“有家长主动批量选购圣泉集团的口罩产品,捐献给了学校。”张女士说。
采访中获悉,圣泉集团口罩车间2018年就建成,原来有2条KN95生物质石墨烯防护口罩生产线。今年疫情发生后仅用几个月时间,生物质石墨烯口罩生产线到了100多条,系列产品日产能超过1000万只,初步打造起了一条包含耳带、熔喷布、熔喷布母粒等上游原材料以及民用、医用口罩等产品在内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口罩产品链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