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杜绝以上现象,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熊先军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指导地方执行落地,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照支付标准在省级集中采购平台公开挂网,医保部门要调整医保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
“抗癌药降价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但降价后,这些药品药物的使用人群呈爆发式增长。如何保障药物供应,防止出现临床应用短缺,值得监管部门和社会关注。如果企业的产能未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提升,市场应对不及时,就有可能出现类似赫赛汀这类药物一样的情况,供不应求甚至断货。”南方新星药业有限公司驻济南办事处主任徐国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次谈判成功的17个药品,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
经济导报记者在与不少癌症患者交流中了解到,目前一些主要治疗药物受到医保和医院限制,需要多次或者在特定时间去特定医院配药,一旦断供,只能“干等着”。
据了解,目前,全国平均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万多人,全年新增癌症患者300多万人。面对这些迫切期待低价抗癌药的患者,徐国华建议,纳入医保仅是第一步,长期而言,围绕下一步医保目录的常态化调整机制,需要对公立医院合理用药,尤其是“药占比”考核应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每次医保目录调整都要争取一次“药占比”考核的“豁免权”。但政策何时出台,仍存在不确定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新华”系化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