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 冯锴 墙绘牡丹、面塑牡丹、3D打印牡丹、吟诵牡丹……位于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与曹州牡丹园毗邻的牡丹区牡丹小学校园内,牡丹元素随处可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的牡丹文化特色课程让这所以牡丹为名的小学更加“名副其实”。 “老师,牡丹的雏形出来了!”日前,在牡丹小学教学楼4楼的一间教室内传出阵阵欢呼声,几名学生围着一台3D打印机饶有兴致地讨论着,而打印的正是一朵盛开的绿牡丹。牡丹小学副校长王燕平笑言,虽然这些学生已经多次见证3D牡丹打印过程,但每次和老师一起寻找素材、编程、打印,再看着自己的成果从虚拟的模型一点点变成实实在在的物品,孩子们还是异常兴奋。“打印出一朵完整的牡丹花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花和叶子的颜色不同,需分次完成,整个过程需要全程盯着。学生们不仅不觉得枯燥,还看得津津有味。”王燕平介绍。 另一间教室内,二十多名学生正认真地拿着画笔在纸张上勾勒出牡丹花,并为其上色。“在牡丹节会期间,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会教学生们画牡丹,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画展,校园里、大厅内摆放的就是孩子们的作品。”美术老师黄伟频说。 据王燕平介绍,在牡丹节期间,学校利用课后延时课,专门邀请面塑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教孩子们捏牡丹面塑,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开心。“孩子们都称周五是‘快乐星期五’,他们很期待了解、学习咱们菏泽的传统文化。”王燕平说。 据了解,牡丹小学从2018年开始就开设了牡丹文化系列课程,并逐年加以完善。学校结合菏泽牡丹之乡的特点,开发“知牡丹、写牡丹、画牡丹、吟牡丹、颂牡丹、捏牡丹、种牡丹、3D打印牡丹”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在诵、唱、画、捏等体验中了解牡丹的历史和习性,特别是家乡牡丹文化的渊源,学习“自强不息,爱满人间”的牡丹精神。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牡丹文化”办学理念及实践体系,使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课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亮点,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