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军训暨老生巩固军训成果表演
|
|
△学校与共建部队联合演出
|
□夏龙波 周厚斌
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属于国家级重点中专、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近几年,为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学校以努力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塑造“情铸金蓝领”教育服务品牌,致力构建立体化大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金蓝领人才。
大课程体系,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下,整合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各种教育资源构建而成的具有系统化结构的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校园生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形成了包括学校、实训基地、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多维育人时空,为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创造良好条件。
专业技术课程
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技能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从课程改革着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课程和教材的藩篱,进行课程和教材的结构化改革,让课堂和教法全方位升级,组织开发了“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用典型工作项目承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被转化成了一个个工作任务,学生在实训车间生产设备上完成“实战”任务,通过“实战”,真正收获知识,掌握训练技能,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例如数控车间的“7S管理的企业生产式教学”,教师将企业的数控加工生产任务纳入教学中,图纸、工艺设计、检验标准以及企业的7S管理规范,跟在企业一样进行生产。这是一种在以往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曾有过的体验,让每一名学生体会到,要尽心尽力提供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其精神内核就是一种职业精神,或说是一种工匠精神,一种职业态度。
“当我们有了真正的机器,看谁还在‘黑板上开机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校长迟本理在教学方法改革研讨时曾这样强调。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高品质实训基地,营造一个准企业环境。依托轻工学校建设的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拥有六个标准车间,机器设备价值超过一亿元。
实训车间设有“一体化教室”,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这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还有与企业合作成立的股份制合作的公司,学生有机会在这里做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人”,身着企业工装,按企业规定作息,他们产生了新的角色感或职业感,自己是一名学生,同时还是一名工人。
“学校教学是讲师,技能培训是技师,校企合作是工程师。”学校致力于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驾驭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培养金蓝领的各项教学任务。
文化基础课程
提升“金蓝领”文化素养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部分,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学校寻找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用小成功撬开大障碍。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进行校本开发,首先的要求就是具有可读性,吸引学生喜欢读书、愿意读书。篇幅上要由短到长,内容上要由易到难,与生活与专业紧密结合,语言上要通俗易读。
学校把语文、英语“朗读”作为突破口,组织全校性晨读、举办朗诵比赛活动等,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最可喜的是很多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校园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学习必须是一个开心快乐的过程,只有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于是,一场“教师开开心心的教,学生开开心心的学”的“开心课堂建设”活动在全校开展开来,搞得风生水起。
郭正老师的《汽车底盘的动力转向》课,第一步是学生体验无动力转向的感觉。第二步每一小组抽号,领取关于动力转向某一部分如储油罐、液压泵、控制阀或动力缸的实物作为研究课题,再由小组推举代表上台交流研究结果,在仿真车上找到对应实物的具体位置。所有小组最终组成完整的动力转向系统。第三步试车。学生找到汽车的动力转向位置,体验动力转向作用。对于较为枯燥的动力转向的结构和较为复杂的原理,学生不仅轻松掌握,还都有了亲自体验的机会。
校园生活课程
搭建学生健康成长舞台
职业学校的校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院落,校园生活也不是普通的生活,职业学校的校园必须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借助新生军训、劳动技能周和社团活动等契机,搭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舞台。
每当新生军训,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周密部署,北海舰队驻青部队选派教官来校训练,班主任老师全程负责。第一次被严格地约束,第一次大体力、长时间地进行训练,第一次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曝晒……在历年的军训成果表演中,老生的队列和各种表演科目都比新生更好,这很容易使人意识到,军训的效果必将跟这些孩子们相伴很久。军训成为很多学生人生第一次最快的成长过程。通过军训,受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树立了集体主义思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