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潍坊 滨州报道
“盛瑞传动8AT自动变速箱(下称“8AT”)已经成功与江铃陆风X5匹配并上市,并与奇瑞凯翼XD41、长丰猎豹CS10车型签定匹配开发协议,预计2016年底、2017年初将实现上市。”22日,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东兵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其自主研发的、国内惟一可量产的8AT产品已成功进入国产汽车视野。正在与力帆汽车、江淮汽车、东南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整车厂开展合作洽谈。并已与印度塔塔汽车达成合作意向。
高端智造引领
就在本月初,印度最大汽车零部件锻造企业———巴勒特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卡里尼亚飞抵潍坊,与盛瑞传动董事长刘祥伍签定合作备忘录,将在印度成立自动变速器合资公司,在8AT及锻造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盛瑞传动其实是2003年由潍柴零部件机械有限公司重组而成,主要生产重型柴油机零配件。却在传统市场异常火爆的2007年开始探索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对公司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顶层设计。
“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缺少核心技术势必成为企业成长的绊脚石。而自动变速器与盛瑞传动这一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实现突围的理想选择。”王东兵告诉导报记者,盛瑞传动选择了国内汽车领域的最大软肋-自动变速器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研发了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AT。
据王东兵介绍,在8AT项目的研发过程中,盛瑞传动整合了德国的设计理念、英国的工程技术、韩国的工艺装备、日本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制造。分别在德国、英国、北京和青岛建立了研发分中心,构建了“三国五地”研发布局。
“在无法国产化时,一台进口8AT最高能卖到8万元,而盛瑞传动的售价只需要1.2万元。受此影响,进口8AT价格已大幅下降,不少产品目前已调整至3万-5万元。”王东兵介绍,在此之前,自动变速器核心研发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王东兵表示,2014年企业累计生产8AT产品1万台,今年计划3万-4万台,2016年10万台,2018年形成30万台产能,超过传统发动机零部件业务的产值,真正实现由传统产品向高精尖产品,由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变。
据透露,盛瑞传动目前已开始自主设计开发启停8AT、混合动力8AT和国际领先的13AT,其中启停8AT和13AT目前已完成样机试制。
智能工厂发力
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上另一家企业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活塞”)则通过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发展高端活塞产品并延伸产业链,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关节机器人灵活地拿起活塞半成品,放入冷水降温,然后传动带排队进入下一工序,工人可从电脑查看三维图像,及时了解工作进程。产品完成后由智能立库机器人按生产日期安放到位,并完成配货、打包、出库、装车的全过程。这是导报记者22日在渤海活塞自动化生产线上看到的一幕。
“产品制造领域已由活塞制造延伸到活塞专机装备制造、活塞销制造,信息化管理和精益化生产。”该公司总经理季风透露,从2012年起,公司就开始在生产全过程中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产品精度。研发出了活塞立式可重构加工生产线,活塞绗架自动加工生产线和轿车机器人自动加工生产线等多种类型的生产自动化模式,从而实现了零部件产业技术装备的升级。该装备能够满足活塞、刹车盘、半轴等旋转体类零件的自动化复合加工。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季风告诉导报记者,近3年来,该公司没有新招员工,人员变化率保持在2%-5%之间。由于智能制造的普及,公司员工已从此前的4000人降至3000人。而为确保德国大众汽车的100万台活塞配套,今年将上马6条自动化生产线,可替代近百名工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