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自己走上体育之路的原因——“阴差阳错”。“我完全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与奥运会的第一次接触。”1952年7月,何振梁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这次“全世界人民的大聚会”让23岁的何振梁感觉“很新鲜”,而给他留下更强烈的印象是“里面充满了政治”——当时南斯拉夫与匈牙利的足球比赛,因为南斯拉夫处于被共产主义阵营开除的状态,运动员之间的火药味很浓:美、苏两个大国的篮球比赛更被看成是两个阵营的较量,一直到最后一秒钟才由一球定胜负。中国的参加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性出场,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的指示下,所以作为翻译的何振梁当时接到的通知是去“执行任务”,而此时他尚不知“奥林匹克”为何物。
何振梁192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体育走向体育的见证人。1952年,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到国家体委从事国际联络工作。
1981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也是1993年和2001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被视为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在1993年中国申奥的演讲稿上,何老曾这样说道: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地宣誓——我愿意竭尽所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了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八年之后何老的愿望实现了,北京申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