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蒲松龄《农桑经》,淄博农产新IP?

2024-03-15 07:56:5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3月10日,在蒲松龄纪念馆,一场关于蒲文化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与以往不同,这次研讨的课题有些冷门,不是世人皆知的《聊斋志异》,而是这位短篇小说大师在农学方面的著述——《农桑经》。这次研讨会由淄博市齐民要术研究会发起,农学界和农产界的各路人马齐聚,彰显着淄博农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产业信号:《齐民要术》之后,蒲松龄的《农桑经》或可成为淄博农产的新IP?

  继《齐民要术》之后, 你可知淄博还有一本《农桑经》?

  在淄博举办全国、全省大型农业相关会议,市领导介绍淄博农业时,经常会提到淄博历史上的重要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它代表着淄博农业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齐民要术》你知道,《聊斋志异》你知道,可你是否知道蒲松龄写过一本农学著作《农桑经》?”3月9日,市蜂产品行业协会会长高博联系记者,这样发问。

  相信绝大多数淄博人和记者一样,一脸茫然。

  一直以来,淄博在农学领域的代表作为《齐民要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这部著作外,淄博还有另一部农学宝典——蒲松龄的《农桑经》。这部鲜为人知的农学著作,因市蜂产品行业协会会长高博的一次偶然发现,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为了申请蜂蜜地理标志农产品,高博在寻找淄川养蜂历史资料时,从淄博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赵焘处得知了《农桑经》的存在。在这部著作中,蒲松龄详细记录了养蜂的技术和方法,其实用性至今仍然不减。这一发现,不仅让高博对淄博的养蜂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发了他对如何将蒲松龄农学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思考。

  有这个事铺垫,高博与赵焘一“碰撞”,便有了这次“蒲松龄农学蜜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说,蒲松龄研究者主要是各高校的中文系人士,注意力多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上,对蒲松龄农学著作不是很关注,鲜有人论及。《中国农史》杂志1984第4期上,刊登过浙江金华人俞荣梁的论文《蒲松龄及其农学著作》,重点介绍了《农桑经》,但这是个冷门专业杂志,社会上知之甚少。200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蒲松龄志》第三篇第三章《杂著》中第三节,单列了《农桑经》,进行了介绍,也未引起更多关注。

  3月10日,在蒲松龄纪念馆著作陈列室一角,记者看到了一本《农桑经》手抄本,手抄本名为《农蚕经》,不特意找,一般关注不到。

  淄博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赵焘在召开这次研讨会之前,与蒲学研究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刘富伟教授、韩国安东大学贾宝书教授进行了专门交流,听取意见。

  赵焘说,两位教授致力于蒲学研究多年,非常赞同召开这次研讨会,认为它的举办是蒲学界的一件大事,还原了蒲学应有全貌及重要实用价值,极具开创性。如让蒲松龄农学文化赋能淄博农业、餐饮、丝绸、中医药等一大批淄博传统产业,与蜂产品等一批农业实体结合,让学术研究“变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蒲松龄的《农桑经》里都讲了些啥?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蒲松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致力于普及农业知识的先驱。他的《农桑经》对于研究清代初期北方农业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淄博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专家们表示,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农学思想和方法,对当今的淄博农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农桑经》里都讲了些啥?”记者一直在专心聆听。

  赵焘致力于《齐民要术》《农桑经》等系列农学的研究35年,他介绍,《农桑经》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包括《农经》七十一则,《蚕经》二十一则,《补蚕经》十二则,《种桑法》十则及《蚕祟书》等内容。《农经》是按月令体裁写的。他把从正月至九月北方农民的主要农事井然有序地安排于每月内,简洁明了,简便易行;《农桑经残稿》,杂采诸书,仍以月令形式写成,载录大田作物、果蔬、药材、林木等一百〇四种,禽畜等十一种,花卉及其品种一百十七种。

  蒲松龄重视养地培肥,《农桑经》开宗明义指出:“粪为田家第一要务”,又言:“庄稼好歹,全在此处用功。”

  蒲松龄强调农时观念,不论种谷、麦、稷,还是高粱、芝麻、豆、麻等作物,都明确指出要因时制宜。如春耕:“立春后,草生乃耕,可一而当五。”“田多者,以惊蛰后方可耕。”“最宜斟酌早晚。”棉花的播种:“大约在清明谷雨间,酌其冷暖,略早种之。”芝麻则“二三月为上时。”高粱“宜清明前种之,勿太晚。”豆“无太早,但得雨,且不妨且割且种,勿失时也。即雨不甚足,但接黄块土,即种之。”麻“宁早勿晚,晚则不坚。”这些播种季节的确定,都是从淄川一带的节令、墒情实际出发的。

  蒲松龄注重恰当的密植程度。如种谷,“当视谷类善歧不善歧以为疏密”,这是根据品种分蘖特性来决定密植程度的例子。对于豆,要求“勿过稀也勿过密”,可按农民经验,耧播以“黑豆一二三,黄豆单打单”为巧诀。绿豆,“又勿太密,密则易坏”。谷子间苗时,“留苗,视地肥硗,要疏朗”。掌握“密处稀、稀处密,不稀不密留大的”原则。下麦种也遵循“量地肥瘠,量时早晚;肥、晚宜多;瘠、早宜少”。这种密切结合地力状况、时令来确定作物密植程度的做法,是有别于其它农书的一个特点。

  蒲松龄突出强调“御灾”的技术措施,这是《农桑经》中最令人注目的内容。除积极主张早修坝堰、防止旱灾外,对虫害防治有专节记述。蒲松龄指出,为防御谷子病害,应先择佳穗,“次年用清水淘种之,庶免乌䆀、䄻谷之病,雪水淘之尤佳。”夏初下种,多地下害虫,“则宜用信石拌种。种豆先拣簸豆种以去菟丝子”,且云“豆地宜夹麻子,麻能避虫。”麦种上调油、拌上谷子毒饵的方法,亦是蒲松龄首先记述的防治地下害虫的一种巧妙办法。

  蒲松龄是封建社会中贫苦知识分子的典型,不安定的生活处境和坎坷遭遇,使他与穷苦的劳动人民心意相通,在客观上使他产生撰写农学著作的意念。“居家要务,外惟农而内惟蚕”,将农事经验汇而成书,有助于“解民倒悬”,亦可指导自家子弟。

  讨论中,有专家提到,蒲松龄的诗文中,也有一部分与农有关,如《秋灾记略后篇》《蝗来》《捕蝻歌》等,另外,其通俗著作《日用俗字》中的《庄农章第二》、《养蚕章第三》两章,是以农民为对象、旨在宣传农业知识、可令村童传诵的启蒙读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蒲松龄的农学思想,包含了不少农业知识。

  《农桑经》能否成为淄博农产新IP?

  在讨论蒲松龄《农桑经》能否成为淄博农产新IP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为,要改变过去地域文化研究中“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将蒲松龄农学文化与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比如,可以借鉴其中的农学思想,提升淄博农业的文化含量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在推广蒲松龄农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比如,《农桑经残稿》中《蜜蜂》篇,就是清代养蜂史的活化石,展现了淄川悠久的养蜂文化,可借此在淄博蜜蜂产业发展中做文章。另外,可以将《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绿衣女》这两篇以蜜蜂为创作原型的小说与蜂产品品牌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农产品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淄博农业文化的研究。

  淄博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赵建业在发言中表示,重视并宣传蒲松龄农学文化,挖掘其在农学史、养蜂史、花卉史等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打造淄博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淄博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赵建业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总的来说,蒲松龄的《农桑经》作为淄博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冷门”也可以变为“热门”,我市完全有可能将这部农学著作打造成为淄博农业产业的新名片。

  (全媒体记者桂建明)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守护历史文脉 传承城市文明
 
0
 
 
 
 
推荐资讯
兰陵县组织开展“千人下乡 稳粮保供”春季田管专项活动
兰陵县组织开展“千人
守护历史文脉 传承城市文明
守护历史文脉 传承城市
青岛市农科院举办“科技先行 巾帼行动”学践观摩会
青岛市农科院举办“科
农技专家田间把“麦” 指导春季麦田管理
农技专家田间把“麦”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