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志滨
近日,央视“国宝档案”栏目以《天下名楼——运河古阁光岳楼》为题,报道了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楼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节目所有的航拍镜头,都来自于聊城的航拍爱好者李刚。
和李刚一样,聊城有一大批摄影家以相机为媒介,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宣传着家乡的独特风貌。任家孟,就是其中的一位。
不久前,他的百幅摄影作品被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以下简称摄影频道)集中播出,进一步推介了聊城“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美景。
任家孟作品《水城仙境》
执着:用相机守望水城的朝霞满天、晚霞似火
任家孟,为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此次摄影频道“影友园地”共播出他的摄影作品123幅,其中取材于聊城的有62幅。
作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湖河相通、水系纵横,尤其是坐拥6平方公里的东昌湖,“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城市格局,为众多摄影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聊城人,任家孟用相机呈现水城,拍出了大量摄影佳作。近年来,他用相机守望水城,无论是朝霞满天的清晨,还是晚霞似火的傍晚,无论是大雪飘舞的严冬,还是骄阳似火的夏日,在湖畔,在河边,在楼顶,在瞭望塔上,都留下了他追光逐梦的身影。
其间,为拍摄水城美景,他甚至还多次历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5月15日晚上拍摄《水城之夜》,那次经历堪称是惊魂一刻。当时,任家孟和另外一位影友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爬上当时还在建设中的大楼。在大楼14层阳台上,他们刚刚支起相机三角架,忽然一股强风吹来,瞬间风力大得惊人,相机三角架被吹翻,人也站不稳了。幸好,他们及时撤到安全地带。
“太险了!14层,人和相机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至今回忆起那一幕,任家孟仍心有余悸。10多分钟后,强风过去了,他们又重新支好相机三角架,拍下了一幅天边余晖尚存、湖面上灯火辉映、流光溢彩的难得画面。这幅作品《水城之夜》此次一同在摄影频道播出。
多年的摄影经历,让任家孟积累了丰富的摄影经验。尤其在近几年,通过拍摄风光及人文照片的学习和研究,他深深体会到,一个摄影人,仅仅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以减少或避免遗憾,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如,日出前半小时和日落后半小时,都是有可能出现“奇迹”的时候。如果缺乏预见或准备不足,就会留下遗憾。一次,他和影友在东昌湖畔拍晚霞,当时湖面上停着几十只水鸟。大家都想拍摄一幅有水鸟起飞、水城明珠和余晖等元素的照片。但是,大家一直没有等到水鸟起飞。太阳下山后,大部分影友都装好了相机,收起相机三角架准备离开。而任家孟又坚持了十分钟,余晖重现一刻,水鸟也开始飞翔。这难得一见的场面,被任家孟瞬间抓拍。其他影友再拿出相机已经来不及。
任家孟说,拍风光照片,需要不怕苦和累的精神,需要耐心和坚持。每每看到拍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所有的苦和累都会烟消云散。
任家孟作品《晚霞满天》
责任:我是聊城人,宣传好聊城,我义不容辞
任家孟,今年63岁,19岁参军入伍,20岁开始在部队从事摄影报道工作。当兵8年间,他发表新闻照片300余幅,曾荣获1979年全军通讯报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83年他从部队复员回到聊城,专业从事人像摄影30年。从2014年开始,任家孟转入风光及人文方面的拍摄,现为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近几年,他在省、市级摄影大赛中屡获大奖,主要有《严阵以待》荣获聊城市首届人像摄影大赛金奖,《洋妞爱水城》荣获聊城市2015年度照片,《水城高原蓝》荣获聊城市“长河望岳”摄影大赛一等奖等。
如今,任家孟的摄影生涯已有40余年。“他这一辈子,就专这一门。遇到好题材,宁可白跑,不能错过。”任家孟对摄影的执着,得到了老伴的全力支持。
任家孟没考驾照,每每外出摄影,老伴都当他的腿,驾车带他前往,从无怨言。“这次,他的一百多幅照片在摄影频道播出,其中一多半以聊城风光为主,他为宣传聊城可是‘立了大功’。”说道这里,他的老伴充满自豪。
拍摄家乡、宣传聊城的同时,任家孟还利用每年外出采风旅游的机会,拍摄了大量反映祖国各地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俗及生活的照片。“我是一个聊城人,是部队培养起来的摄影家,相机就是我的武器,用照片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家乡的人和事记录好、宣传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任家孟说,此次摄影频道播出他的摄影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介聊城,他感到欣慰和自豪。今后,他将继续多拍作品、拍好作品,为宣传聊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