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变了还是看梵高的角度在变
既然梵高有如此之多的故事,那么梵高在世的时候为什么火不起来?事实上,梵高的画风几度转变,在成为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前,他的画作并不光鲜,所以市场并不好,他弟弟提奥说,梵高的作品沉重阴郁,乏人问津。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被评论界关注的第一幅杰作。油画用了许多棕色,最亮的部分是中部上方的一盏灯,其他的部分则阴暗昏黄,甚至被形容成脏色。很难相信,这是后来喜欢用对比色突出强烈情感的梵高的作品。不过,梵高自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他说要的就是“这些伴着灯光吃土豆的人,流露出一种高贵:辛勤劳作换来的,他们当之无愧,比谁都体面”。
梵高真的转变了,还是世人看梵高的角度在变化?美国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丹尼尔·韦恩告诉记者:“一位艺术家想要建立自己的名声,最初是要靠自己的天赋与成就,此后靠艺术商人去发掘他们的潜力,通过打磨使他们在艺术界中造就一定的影响力。往后,就要靠画廊、美术馆和媒体的助力。”要谈论梵高是怎么一步步由默默无闻走向声名远播的,似乎又回到了经济问题。除了弟弟提奥的默默资助,梵高的推手要算弟媳乔安娜和法国著名的艺术品投资顾问、收藏家安布罗伊斯·伏勒尔。梵高和提奥相继去世后,乔安娜出版了《梵高书信全集》,并不遗余力地举办了7次梵高画展。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通过马蒂斯等其他画家的关注,梵高成为话题。1925年,乔安娜去世后,梵高的绝大多数作品留在荷兰,并最终成立博物馆。而伏勒尔也早在1895年就展出了梵高的20件作品。当时,整个展览最终只卖出了一幅画,伏勒尔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梵高是个疯子,但是商人的敏感告诉他,梵高会火。于是他主动去寻找梵高的画作,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买下了此后非常著名的肖像画系列《邮递员约瑟夫·鲁兰》。
随着收藏市场的崛起,艺术上获得承认的梵高,也成为金钱追逐的对象。他用法语形容自己作品风格的艺术“高潮”,往往以拍卖价格的创纪录面貌出现。这与梵高生前的穷苦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关于梵高的争论还将继续,艺术的价值难道也会因为价格的颠簸而有所起伏?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