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中国成语大会"受热捧

2014-07-21 10:59:59  |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近日, 《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这档历时3个多月,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文化赛事,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媒体持续聚焦,在网上不断引发热议,以至被评价为“指向经典,达到了让大众仰视母语的目的” ,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这档节目以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以汉语资源为着力点,掀起了一股荧屏传统文化热。其成绩值得肯定,其经验更应该总结。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但在网络传播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诸如“提笔忘字”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更不用说颇具文化内涵的成语典故之被忘了。一方面是许多蕴藏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正日趋沉睡,另一方面却是成语被误用错用,被谐音以讹传讹,被恶搞滥用。这些情况,跟中文外文夹杂、网络符号拼组火星文等现象并存,在网络时代更为严重。读图和影像消费的当下现实,使得传统的阅读、书写和记忆变得越来越失去支撑。欲提振和张扬母语文化的大众传播影响力,非受众广泛的媒体不可,电视平台就是其一。
  纵观当下的电视荧屏,铺天盖地、千篇一律的选秀、相亲或亲子类节目,相比之下,为传播汉语文化的节目却不多。尤其应予重视的是,近年来引进模式成为潮流,许多火爆的电视节目通常都有其“洋母本” ,国产电视自身的原创能力没有得到好的锻炼或提升。诚然,电视节目要想深受大众喜爱,需要有它的娱乐形式,但除了“秀”或“洋” ,泱泱数千年的中华传统及汉语文化蕴含丰富,岂能无睹?电视节目承载的不仅是娱乐功能,更应注重信息传递和文化延绵。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仅靠借鉴和引进是不够的,它必然是根植于自身文化土壤中的创新和创造。从《汉字英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热播,都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开掘资源,坚持走本土原创的道路,收获了掌声,赢得了高收视率,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播出正是当其时,契其机,顺应了社会的期待。

  《中国成语大会》很好地呼应了人们对网络时代“母语失忆症”的担忧,巧妙地把成语结合在当下流行的猜词竞赛中,使成语重归大众视野,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放松娱乐的同时体味到了汉语言文化的精髓,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引导作用。要客观地认识其成功经验,关键是不能偏颇。电视是大众媒体,汉语文化经历数千年的积淀,两者相会,在不同传播度、不同文化折射度上具有丰富内涵和无限可能,有浅显也有偏深。 《中国成语大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较好地平衡了娱乐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前些年,央视《百家讲坛》曾对普及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成功与其“普及”定位和试水传统文化传播的探索密切相关。

  也许,这也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启示。随着《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其他电视台的类似节目也纷纷上马。这对于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搬上电视荧屏,可以说绝非一件轻松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首先得做到让观众喜闻乐见。一味模仿、缺乏创新,观众极易腻味;文化选题太偏太深,更易曲高和寡,脱离观众。如何解决创意难、选题难、推广难等问题,让文化节目既叫好又叫座,电视文化节目制作者们仅仅凭一腔热情还不行,急功近利更不行,恐怕还得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文化类节目何以在荧屏上重拾辉煌,关键就在于节目设计上需贴近观众、在节目制作编排上勇于创新,让节目在“娱乐”中承载应有的文化担当。龙瑜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悬崖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下一篇:《中华史表》:确立中华文化六千余年传承体系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