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享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店荣宝斋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自德国、法国、乌克兰、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记者。虽然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被荣宝斋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如果您喜欢中国字画,钟爱文房四宝,来到北京去老字号荣宝斋逛一逛一定不虚此行。荣宝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木板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荣宝斋还有“民间故宫”的美誉,藏有许多元、明、清及近现代的艺术珍品。近年来,荣宝斋逐渐转型成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帧装裱、收藏、展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这家百年老号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参观活动的第一站――木板水印工艺坊,木板水印技艺传承人高文英结合着现场演示,给记者们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板水印”的从勾描、雕版到印制的全过程。木版水印是荣宝斋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使用荣宝斋木板水印技艺临摹出的中国书画作品神形兼备,气韵生动,高文英介绍说,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欣赏到名家名作是荣宝斋的社会责任。
高文英介绍:“荣宝斋的木板水印画还有一个普及的责任,因为这是中国传统的画作,一般的老百姓过去是买不起的,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荣宝斋也承担着社会的责任,不光是一个销售的单位,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窗口”
在更多人通过荣宝斋欣赏到了中国画之美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来学习这项传统的技艺。今年27岁的张兢是荣宝斋的一名青年员工,她学习木板水印已经四年半了。
张兢说:“之前也不是特别了解,就是到了荣宝斋看过之后,觉得自己还是挺喜欢的。所以我想学一门手艺也是比较有好处的。这么手艺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手艺,还是要继续的把它学下去,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印这个画才能积累一定的经验,而且这个手艺也需要我们年轻人把它传承下去,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的。”
和张兢一起在荣宝斋学习“木板水印”技艺的还有十几位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经过严格选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师傅,通过手手相传的方式学习这项传统技艺。年轻人的加入为老字号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外,荣宝斋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新品种研发、经营理念、营销理念上不断创新,为老字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荣宝斋副总经理张大卫向记者介绍了荣宝斋的创新模式。
张大卫说:“就这个木板水印技艺而言它是个传统,那么刚才大家第一站去的木板水印工艺坊,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经营的创新,就是说把整个木板水印的流程,展示给大家,给大家提供了解这个技艺的平台。同时我们的两个中心,木板水印中心和装裱修复中心两项非遗嘛,大概一年需要提供十个新品种,能够到市场销售的新品种,原有的还要保留,但是我要增加,每年增加十个,像这种信笺礼盒、包括一些新的册页啊,这些都是在创新过程中诞生出来的。才能保证木板水印的销售逐年增加,去年大概有两千多万的销售收入,以前一年的收入可能才二、三百万。”
通过传承与创新,荣宝斋增加了收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目前,这家百年老店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将通过海外建店、展览的方式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做中国的文化使者。来自德国的记者魏波德在一天的参观体验活动后,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魏波德介绍:“印象最深的是木板水印技术,所有的过程很特别,每一步都很详细,所有的工序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很厉害,下午书法活动也很有意思,外国记者有机会自己试试,今天是我第一次用毛笔来写书法,虽然我觉得我写的很难看,但是还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
在这次活动中,著名书法家蔡祥麟先生还亲自教授外国记者用毛笔书写自己的中国名字。蔡先生认为,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荣宝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蔡祥麟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首先永远看做是一个整体,第二,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进行交流,第三,怎么交流,我们要拿出我们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代表民族代表国家的文化去碰撞衔接,像荣宝斋,他不是简单开字画店的,更重要的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守、传承、发展这三个方面,成了三百年间民族文化精华的一个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