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济南历史上部分商品的计划供应

2012-08-21 13:19:45  |  来源:齐鲁晚报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那时吃鱼难,吃肉更是紧张。平日里谁家用肉炒菜,能全院里飘香;平时谁能吃上一块肥肉,那是相当的奢侈。按当时规定,城市居民吃肉每人每月定量2两(100克)。
  □台应新

  济南解放初期,枯木逢春,百业待兴。1948年9月25日,济南市成立了财粮部和工商部。同年11月,建立了济南国营贸易公司,下设百货、花纱布、盐业、煤建、粮食、零售等6个公司及一批商业零售网点。
  那时候,发展国营商业,组织城乡物资交流,执行国家的商品购销政策和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工商部门的主要任务。1953年至1961年,在国营商业机构、供销社、合作社和个体商贩实行升级过渡,同时增加国营商业网点,在调整改革管理和经营体制的状况下,组建了济南市商业局,后分为第一商业局和第二商业局。
  解放初期,也是恢复生产、扩大生产以及调整商品供销结构的时期,加上各种商品货源奇缺,因此商品供应十分紧张。比如:从1954年9月15日起,济南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凭布票销售的方法,并按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分4类发放:工人、干部及其子女每人43市尺;大中学生、工商业者每人30.5市尺;城市居民每人27.5市尺;郊区农民每人23.5市尺。另外对婚丧嫁娶、遭遇灾害和外籍、出国、复转军人等有特殊情况者,给予适量补助。到了1959年,不分阶层和职业,一律每人定量25市尺。据有关资料记载,自1960年8月15日起,凭布票购买的仍然有卫生衫裤、线衣、床(褥)单、绒毯、线毯、毛巾被、浴巾、毛巾布睡衣等9种针棉织品;凭购物证定量购买的有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民用线、棉毯5个品种。大约到了1984年前后,棉布供需矛盾开始缓解,逐渐敞开供应。
  再比如,食糖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对一般民用糖是采取每月定额出售的办法。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白糖凭证的供应量是每人每月4两(200克)。但是对当时的一些特种行业和特需人群,还是能够保证按计划供应的,比如,住院病号、特种部队和高空作业人员以及产妇、病人所需的红糖,都能够保证定时定量供应。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出现了粮食短缺和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济南商品市场除对一些必须保证的(如军队、医院、特殊行业、特殊工种)单位或个人提供计划供应外,对市民的供应品种和供应量继续减量收紧。
  1966年至1975年之间,一些必须的紧俏生活用品还是继续凭票(证)供应。其中,茶叶,16岁以上者平时每季每人1两,中秋节、春节有所增加。食糖每人每月半斤,过节增加到1斤。产妇凭婴儿出生证,供应2斤红糖。婴儿一周岁内凭证每月供应奶粉1袋(500克)。香烟每人每月10盒,而且卖零不卖整,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两盒,春节每户供应琥珀烟(甲级)2盒。春节每人供应白酒半斤(250克),端午节每人增加2两。
  那时候想吃鱼,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居民每人每月凭票可以买到平价水产品1斤。每逢节日,凭票定量按补贴价供应给居民优质鲜冻鱼。那时候从冷库里来货是不按时也不按量的,来多少就卖多少。如果想吃鱼或怕当月的水产品票过期作废,就要拿着票早早地到水产店门口排队,如果卖没了,就只好下午或第二天再去排队。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水产品仍然凭票供应,并按季度购买,过期作废,每年仅在国庆节、元旦、春节等几大节日期间,凭票的供应量有可能多一些。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货源较为充裕,逐渐取消票证,敞开供应。
  那时吃鱼难,吃肉更是紧张。平日里谁家用肉炒菜,能全院里飘香;平时谁能吃上一块肥肉,那是相当的奢侈。按当时规定,城市居民吃肉每人每月定量2两(100克)。对在艰苦、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老红军、飞行员、住院病员、产妇、外侨及外国留学生、高级知识分子和部队领导干部实行重点照顾,每月保证供应1公斤左右肉和鸡蛋。
  1961年,在肉食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出口和军需特供,暂时停止了对城市居民的日常肉食供应,只在春节、新年、国庆节等几个主要节日期间临时少量供应。到了1962年,恢复城市居民按月定量供应(每人每月2两)的办法,1963年增至每人4两,节日期间临时增加供应数量。由于定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了缓和供求矛盾,有关部门又调剂了一些计划外的肉食,增加了议价(高于平价,低于市场价)供应。
  在当时的议价供应商品里面,还对一部分高档消费品实行了短暂的高价供应。比如手表、怀表、名酒、部分糕点糖果和部分水产品等,都实行了高价供应,其价格“高”得惊人。有资料显示,一辆“飞鸽牌”男式自行车,1962年就卖到了650元;高中档茶叶是当时平均价格的2—6倍;照相业的价格均提高了50%。后来,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供求矛盾的逐步缓解,高价商品多次调低价格,逐步减少“高价”品种。比如,高价糖果,每斤起点价由5元先后降为4.2元、3.2元、2.6元,茅台酒每瓶从16元先后降为12元、8元、6元、4.5元。
  在我的记忆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居民家里常用的大到烤火煤、自行车、缝纫机,小到酱油、肥皂、洗衣粉,甚至火柴还是凭票或凭证供应。记得那时在第一百货商店和百货大楼都有“侨汇商店”或“友谊商店”,里面的商品大都很便宜,专门供应华侨、侨眷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如果市民想在里面买商品,就要凭“侨汇券”才能买得到,那时茅台酒才12元一瓶。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丝碗筷”亮相济南
下一篇:齐鲁乡野民俗:立秋挂锄头
 
0
 
 
 
 
推荐资讯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甜蜜事业”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正在火热布置中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上市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
“一勺米”聚“百家情”
“一勺米”聚“百家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