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月相似,今年中秋月更明。又是一年中秋时,可是你知道中秋那些事儿么?还是一知半解?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明月皎皎 中秋诗意浓
明月皎皎秋意浓,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于是诗词成中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秋诗词文化同样兴盛于唐宋。在百余首关于中秋的诗句中,最有名当属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及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更是千古传唱。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唐代中秋诗句中抒情的佳句。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已数不清让多少人动容?……
宋代诗词中也保留了大量关于中秋的作品,最著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与唐诗中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慨叹着人月双圆,希冀着“千里共婵娟”。偷吃了不死药升天的嫦娥,引发了多少人寂寞的吟唱?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历史悠悠 千年话中秋
“中秋”一词来源很早,周朝《周礼》一书就有记载。后汉魏时期有拜月风俗,即所谓春社和秋社,春天拜月称为春社,秋天拜月称为秋社。与此同时,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民间传说也相继出现。
然中秋节的形成期却在唐代,唐文献《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中秋夕,上与贵妃临液池望月”,自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调。书中还记有皇帝与百官八月十五举行典礼,观赏歌舞,吃一种叫“玩月羹”的食品,这可能就是流传至今的月饼。中秋从宋代开始具备了节日的要素,到明清时期才广在民间流传开来。
知多D
八月十五为何被称为“中秋”?
一年节气分四季,一季三月。古代用“孟”、“仲”、“季”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被称“仲秋”,而十五是八月的正中间,故取“中”字。而“仲”也是“中”的通假字,因此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