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刀郎新曲《罗刹海市》冲上热搜,让大众目光聚焦到蒲松龄先生身上。《画皮》《聂小倩》……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想要探索故事里的奥秘,那就来蒲翁故里开启寻仙之旅吧。
第一站
必须来打卡的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蒲家庄(约1小时)。
蒲家庄,位于淄川区洪山镇政府东北1.7公里,约于宋代建村,初名“三槐庄”,明代中期,以姓氏改称“蒲家庄”。自湖南路的路口进到村内三四百米,便可以看到蒲家庄的西门平康门。
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着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蒲家庄民俗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以上的建筑6座,五十至一百年间的建筑14座,村庄原有土围墙,并建有4个村寨门,现保留有北门“景徵”、西门“平康”、东门“仙乡”及村北、村东原围墙100余米,呈段状分布。村内以贯通“平康”“仙乡”两门的东西大街为主道,青石板路,与南北主道交叉,形成十字街主干道。
走进蒲家庄,小巷中的一排排老宅,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写满故事的石板路和伫立街头的老槐树以及十字型框架的街巷结构等,构成了一幅历经沧桑的历史画面。
第二站
青云寺(约1小时)。
青云寺位于淄川区岭子镇槲林村北里许。建于明正统年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院地处盘山南麓中段,三面环山,因势起屋,上依绝壁,下临深涧,飞檐雕甍,掩映于绿树红花之间,若隐若现,犹如仙境,被誉为淄川二十四景之首。
300多年前,蒲松龄与青云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到青云寺游山观景,拜山会友,读书赏景著书立说,题诗留文,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第三站
沈润故居(约1小时)。
沈润故居当地人称道台府,位于岭子镇沈家河村,因是浙江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宁绍台道,布政使司参议事沈润的故居而得名。300多年前,一生以执教为业的蒲松龄在这里首开先河,开始了他的游学生涯。在道台府,蒲松龄与沈氏祖孙之间有着四世之交,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道台府也被考定为蒲松龄坐馆授业的首馆地。
第四站
豹岩观(约1小时)。
豹山,今称宝山,位于岭子镇巩家坞村东北里许,是淄川名山,位列般阳二十四景之一。同时,豹山也是淄西文人圈的发源地,岭子“五里三进士”、苏李王氏“兄弟三进士”以及西铺毕氏一族“四世一品”和“三士同升”皆出豹山文脉。蒲松龄两次游学沈家道台府数载,在毕家坐馆授徒三十年,可以说蒲松龄与豹山有着近四十年的渊源。
第五站
蒲松龄书馆(约1小时)。
蒲松龄书馆,位于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原为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旧居,因蒲松龄在此教书、读书、著书而得名,蒲松龄在此完成《聊斋志异》《聊斋俚曲》《聊斋杂著》。现保留古建筑为毕府东跨院,占地面积约259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有白阳井、绰然堂、蝴蝶松、振衣阁、故事厅、五书厅、万卷楼诸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馆于1992年正式向游客开放。毕府,为当地名门望族。其祖于金、元两朝自枣强迁入,先居颜神之石塘坞,明洪武年间定居西铺。至七世祖毕木,已稍有文名。木生八子,“二登甲,一登科,一明经,一食饩,余青衿”,其后世中举登科者亦众。毕府主人毕自严(1569—1638),字景曾,号白阳,为毕木第四子,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授松江府推官,累迁至户部尚书。毕公一生不喜金钱,唯爱读书,万卷楼藏书日丰,自此公始。毕自严之子毕际有(1623—1692),字载积,因于皇太子同庚,谓之官生。先任山西稷山知县,以廉洁勤慎闻名,旋升江南通州知州。
爱交友,喜读书,“志欲读尽天下书”,“书如遇买不论金”。他曾两度邀请蒲松龄执教于绰然堂,前后三十三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蝴蝶松下、西铺村头的村老过客,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更为可贵的是,馆东毕际有亲自撰写《五羖大夫》和《鸲鹆》,收录《聊斋志异》,其族人也纷纷仿效,写了多篇聊斋故事。蒲松龄的才华,与毕府特定的生活创作环境,使其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俚曲及其他杂著的写作,成就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因毕府而铸就辉煌,毕府因蒲公将再度扬名。
来蒲松龄故里——蒲家庄走一走,在岭子镇的青云寺、沈润故居、豹岩观转一转,去西铺村的蒲松龄书馆看一看,大家一起来寻仙吧!
(全媒体记者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