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子峪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峨庄片区的北部,毗邻齐山、潭溪山、云明山等景区和柏树村、下端士村、上端士村等古村落。村庄依山而建,一条清澈的河流呈“S”形将村子分为南北两部分,使整个村子暗合太极图形象。鲁子峪村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一年四季,各有神韵。春赏山花烂漫,夏听溪水潺潺,秋醉红叶满山,冬观银装素裹。2019年,鲁子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生活于此,以石为邻,以山为伴,当夕阳的余晖笼罩古朴的石屋,看孩童们在树下嬉戏奔跑,听村里的老人诉说古村的传说,生活的节奏仿佛被按下“暂停键”,时光被拉得悠长,仿佛穿梭到了悠远的过去。
以石为源话沧桑
鲁子峪村仿佛是鲁中腹地上一本“历史典籍”,村里流传的许多传说故事都与“石”有关。
进入鲁子峪村,村里的“地标”——大圆柱石是必经之处。这块巨石高达3米多,不少游客都在此“打卡”拍照。关于大圆柱石的传说,有人说它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剩下的一块顽石;也有人说,这块巨石是在明朝初年,村北的双崮堆山山神——至公爷爷从双崮堆山山顶选中的一块镇妖石。鲁子峪村党支部书记侯言绪则告诉记者,明朝的时候,附近曾遭遇过千年不遇的大雨,导致山洪暴发,并引发山体滑坡。这块巨石就是被泥石流冲下来,遇到转弯,停留在此,没被泥石流卷走。从那以后,这块巨石就留在了村里面的山根下,老一辈人称之为大崮石蛋。
从鲁子峪村沿公路往东行走约1500米,山嵧正中有一道山岭叫“鬼道岭”。顺岭而上,大约行走2000米后就来到一处高而陡的三角山头下,山头名“阎王鼻子”。继续沿路往上行走,转过“窄棱坡”后从“阎王鼻子”后面往东,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转过几座凹凸不平的山头,大约行走一千多米就到了一处顶部非常开阔的山头。这地方就是远近闻名的唐三寨,也叫髻髻寨、卸石寨、石棚寨。据传,明初蒲台县(现滨州)人唐赛儿,系林三之妻,民间亦称唐三儿,因不堪民不聊生,以传教方式联络四方组织义军,抗击明朝政府,攻打青州府失利后南撤至此地。后人为纪念唐赛儿,将此地称为“唐三寨”。
“我们村原名耧斗峪,因村子的形状酷似农具耩子上的耧斗,所以在元末祖先侯松立庄时起名耧斗峪。明末清初,村中多出文人儒士,被其他村庄尊称儒子峪。1912年时,以谐音开始叫鲁子峪。”侯言绪说。
以泉为脉润古村
流连于鲁子峪村,咕噜锅水井为村民提供了丰富水源,家家户户都能饮上山泉水。曾几何时,鲁子峪村也曾是个喝不上水的村落。面对咕噜锅水井,侯言绪打开了话匣子。
在1930年,鲁子峪村已有一百多名村民,大多数村民靠开荒种地为生,有少数村民开始养羊维持生活。他们在山里种地虽然方便,但是吃水成了大问题,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寻找水源。他们发现,郭家坡对面嵧底——咕噜锅处到了夏季汛期,水就从地下往上涌,猜测地下可能有水源,经过多番寻找,终于找到了泉眼。村民们集中人力将泉挖掘成井,供全村饮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家又在村中修筑大水池,将山泉水引入。
“在引水的过程中,村民们用镢刨,用锨铲。在那天寒地冻、十冬腊月里,村民饿了啃一口冻成冰疙瘩的地瓜干或秫秫外壳做的窝窝头,渴了喝一口里面带着冰渣的水。手冻破了,脚冻肿了,手磨出血来了,全不在乎。为了喝上水,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侯言绪说。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曾经喝不上水的小村庄,变成了泉水叮咚的水润古村。
以山为媒兴产业
“你好,请问芸弘山房民宿怎么走?”3月31日,在鲁子峪村村口,几辆外地牌照的私家车缓缓驶入鲁子峪村。看见记者,司机停车问道。芸弘山房是鲁子峪村的特色民宿,2016年,鲁子峪村与外来投资公司合作,利用山体石崖,就地取材建造垛石硬山墙、木屋架、铺设麦草顶,山石砌建的墙体结合草泥抹墙,将村内闲置的石头民房打造成冬暖夏凉的精品民宿“芸弘山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体验。
2017年,鲁子峪村还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这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积极带动村民入股分红增收,找到了一条兼顾文化生态保护与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
此外,鲁子峪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2006年打通与齐山连接的道路5公里,积极打造唐三寨旅游度假区,栽植连翘205亩,核桃110亩,种植各种杂粮,增加了旅游产品。“2022年,我们在山上种的连翘收获10余万斤,获得收益200余万元。”侯言绪表示。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鲁子峪村山村美带动旅游旺、带动产业兴,从一座古老的村落,变得年轻时尚,折射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灿烂前景。
(全媒体记者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