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刚是宁津县大柳镇东街人,从1992年到2022年,他用30年光阴坚守手工擀面事业。他所擀的手工面叫大柳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柳面发源于大柳镇,细如粉丝、条长数尺、梳而不乱,吃起来滑爽可口,软而有力。
一招一式皆传统,劲道全在手工里。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张文刚坚持纯手工完成大柳面制作的全过程。
他拿起长1.5米的擀面杖,在面案上将重5斤的面团擀成椭圆形面皮,直径约2米,厚度只有1至2毫米。切面时轻按、快切,一寸面切十刀,可以保持面条细而不断。张文刚的切面刀是特制的,比家用菜刀要长、要宽。切好的面条抖一抖、摔三下,再来个“金丝”缠腕,面条根根分明、粗细均匀。煮面水烧开后,面条成扇面状撒入锅中,水开浇冷水,经凉水降温后放入菜卤、菜码便可食用。
大柳面的菜卤可分为炸酱、麻酱、肉卤、海鲜、鸡蛋五种,加入菜卤的同时还配有如豆芽、香菜、香椿芽、花生碎、芝麻盐等菜码。菜卤、菜码分别成盘,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调配。早期的菜卤、菜码种类不多,为了满足南来北往食客的味蕾,张文刚不断完善制卤工艺,将菜卤、菜码发展到共28种。2021年,以张文刚的名字命名的“文刚大柳面”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张兆坤 张瑞康 银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