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沙见龙
橘色外墙,离地数米,屋内设施齐全,窗外山峦起伏、山水相映……尽管中国北方气温现已低至零下,但沂蒙山区座座“嵌”在高大板栗树间的“树屋”,却让游客体验着在树上睡觉、吃喝娱乐的欢愉。
依托当地百年板栗树资源,餐厅和民宿成功开到了树上,把农家体验的趣味融入当地天然生态。 吴西来 摄
“树上村庄”是这些“树屋”的“名号”,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安康村,是20年前返乡创业青年吴西来思索“靠山吃山”方式而萌生的新奇想法。依托当地百年板栗树资源,他如愿将餐厅和民宿开到了树上,把农家体验的趣味融入当地天然生态,这在当时中国民宿领域是鲜有的尝试。
“树上村庄”现已更新至第五代,这期间,吴西来种植花草数万株,树木上万棵,通过治山治水、整治村容村貌反哺生态。 沙见龙 摄
如今,“树上村庄”已更新至第五代。这期间,吴西来种植花草数万株,树木上万棵,通过治山治水、整治村容村貌反哺生态。他这一千多亩“世外桃源”不仅打造了露营、索桥等诸多景点,还开展了采摘节、篝火晚会等活动。
资料图:图为“树上村庄”山水相映的景象。 吴西来 摄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火爆的关键条件。”吴西来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树上村庄”起初接待游客寥寥无几,现在日接待数千人,纯收入年超3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全村发展起农家乐、电商等50多家,餐饮收入每年达300万元,原本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小山村一去不复返。
图为椿树沟景色。蒙阴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安康村一样尝到生态“甜头”的还有“隐藏”在沂蒙山区深处的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村。这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十几户人家依山依水而居。山沟溪水潺潺,民居或在板栗园内若隐若现,或被竹林郁郁围绕。山沟内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怪石,两侧山体种有板栗树等植被,生态恬静宜人。
图为椿树沟景色。蒙阴县委宣传部供图
借助中国乡村振兴热潮,这个被“遗忘”在大山深处、生产方式落后的椿树沟村焕然一新,打开了向外界展示生态美的窗口。硬化道路、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自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把整条山沟按照景区风格投资打造,为山沟民众提供了致富渠道。
椿树沟村民刘英启是受益者之一,其经营的农家乐年收入超50万元。他说,“出不去”“进不来”是椿树沟过去最大的困扰,人均年收入仅2-3千元,如今村民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这片山水养育了我们这群淳朴的村民,也让整个乡村变成富裕村。”
受地形因素影响,早些年山区“靠山吃山”不外乎挖山采矿、伐木、放牧。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8元;1985年,被列为中国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
尽管中国北方气温现已低至零下,但沂蒙山区的“树上村庄”民宿旅游依然火热。 沙见龙 摄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局长赵英利说,在多年的生态县打造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严把项目准入关,凡不符合政策及规划要求的项目不引、不批、不建。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不毁山、不填水、不砍树、少拆房”,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民众更幸福”。
如果说蒙阴县旅游业的兴起是生态富民的“腾飞”,那当地探索出的林果业发展模式便是“腾飞”前的长距离“助跑”。
中共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向记者介绍,以果、兔两个优势产业为基础,蒙阴县构建了“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三大循环链条,着力打造农业新六产。其中,长毛兔、肉兔存养量达700万只,居中国县区首位;全县发展果品105万亩,其中蜜桃71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占中国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的60%以上,仅“蒙阴蜜桃”品牌价值已达266亿元。
果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业兴”带“百业旺”,促进了“生态+”“旅游+”“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蒙阴县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王丽云透露,过去5年,该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1%、7.2%,全县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超过3万元,增长率位居临沂市首位。
2018年12月,蒙阴县被中国生态环境部授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系山东首个获此荣誉的县区,今年10月又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失去绿水青山难保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观念在蒙阴这个“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沂蒙六姐妹”家乡渐成共识。王丽云表示,就蒙阴来说,现已达到生态富民的效果,但实现生态强县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非常可期的目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