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泉水”不是吹的2000多年前济南就水源旺盛
在《济南城市考古展》现场,一个大型的战国“陶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原来这是考古人员修复的一口战国陶制井圈。济南素以“家家泉水”闻名天下,这话可不是吹的,而是有考古证据。
多年来,考古人员在高都司巷、旧军门巷、按察司街等古城区内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各个时期的水井。特别是在2002年进行的高都司巷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水井43口,土井、陶壁井、砖砌井、石砌井等各种形式,证明自战国时期先民生活中就已充分利用泉水,证明古时济南就有“家家泉水”的美丽场景。
根据考古发掘,这些水井的形状全都是圆形,采用直接下挖的方法凿成,个别有用砖或石头砌筑的井圈,其中一眼是用陶井圈圈筑起来的。水井之间大部分相距两三米,有的相距不到一米。在有限的地域内密集分布着如此众多的水井,非常罕见。不同时期的济南先民大都选择近似的位置打井,说明这些地方是水源所在,打井取水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这也说明当时这里的人口非常密集。井不深,则说明济南地下水位一直较高。可以想见,在2000多年前,这一地区便是一个水源旺盛的地方,在以后的岁月里,出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从井的深度看,战国水井一般深两到三米,井下便是含水的生土层(未被人类扰动过的土层)。而宋代等晚期的水井大部分没有打到生土层,说明济南的水位是随着地层的堆积、年代的推移而不断提高的。这对于认识和探究济南泉水的内在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佛像、王墓、壁画墓,一个都不少
济南市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