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乐陵,城市乡间到处都弥漫着枣儿的清香。济南游客李春玲漫步在百枣园的空中廊道上,满目的碧波红云,沁人心脾的枣香,让她心旷神怡。李春玲说,每年9月,她都会到乐陵的30万亩生态枣园转转,感受枣乡独有的乡野风情。
乐陵因盛产金丝小枣而名播海内外,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早在远古时期,枣树便眷恋上了这块土地,到今天,枣文化和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乐陵境内现拥有枣树2500多万株,面积达50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千年枣林,年产干枣量占中国枣产量的十分之一。李存葆将军曾在《上苍的艺术》中这样写道:“金丝小枣,是上苍写给乐陵人的一封佛偈般的‘书信’。上苍把它的神奇梦幻,仅赋予乐陵这片神性的土地,是乐陵人的福分……”
如何把上苍赋予的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和经济优势?“旅游要想打破千城一面、千景一色,最根本的出路是突出文化特征,真正做出‘唯我独有’的味道,才能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乐陵市委书记曲锋说。
该市依托独有的枣树资源,围绕枣文化,烹饪起了有着浓浓“枣味”的旅游大餐。该市重金聘请专业旅游规划院进行设计,将城市定位于“中国北方知名的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并确立了“一核两带五组团”的近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和“一带两翼”的远期空间布局。在文化与旅游“联姻”中,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每个景点、每条旅游线路都独具“味道”。先后投资2亿元,建设了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中国画枣村、名人园、结义园、百枣园、枣乡人家、枣乡记忆馆等20多处文化景点,开辟枣乡生态文化游线路8条。同时,把推动旅游业发展与举办节庆活动有机结合,借助一年一度的枣博会活动平台,加快推出“招牌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旅游。
位于枣林腹地的朱集镇“枣乡人家”乡村民俗旅游项目是今年该市推出的一道“特色菜”。无论是掩映在枣林里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道路两旁有着小枣标志的灯牌,还是冒着热气、令人垂涎三尺的枣糕、枣长卷,无不充盈着浓浓的乡土“枣味”。今年,该市以王双志、后周、前周3个村为核心,全力打造以枣乡记忆、枣乡驿站、福寿文化、枣神赐福为主题的“枣乡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了温泉小镇、农家乐、休闲垂钓、枣林农家中医理疗等多个养生项目。“只有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住下来,真正享受到我们枣乡独有的生活原味,体会到农家的情趣,才能让观光客成为回头客。 ”朱集镇党委书记周成良说,“今年以来,我们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 ”
从百枣园浏览一番,李春玲和她的朋友,顺着旅游路驱车来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在这里,她追寻着红色记忆,感悟着红色信念,倾听着冀鲁边区军民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八年抗战史,探寻着肖华将军和抗日县长牟宜之的英雄足迹,重温了冀鲁边区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乐陵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津南第一个党的县委在这里诞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在这里开辟,抗日名将宋哲元、“革命母亲”常大娘等一批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在这里诞生。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好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该市从差异化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史料,挖掘资源,努力找出那些唯我独有的闪光点,高标准建设了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现已获批山东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首批抗战类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等称号,在省内初步形成了“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教育格局。“今年,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景点已接待游客9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 ”乐陵市旅游局局长韩玉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