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东方本报通讯员 陈子厚 宋明飞
“以前俺村群众都是以打工和传统种植为主业,无村集体收入,属软弱涣散村。近两年,上级为我们争取到县扶贫开发扶持资金9.9万元,在村内建成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收益全部回馈予贫困户。同时协调冠县瑞祥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我们村590亩土地种植大豆,解放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流转110亩绿化土地培育五角枫等景观苗木,年增加集体收入4.4万元。目前,俺村年集体收入5万余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说起近两年村里的变化,冠县甘官屯乡侣庄村党支部书记侣书华侃侃而谈。
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甘官屯乡结合“三资”清理清查,梳理出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村庄,并针对问题找出症结,积极探索,寻找脱贫路径。该乡立足实际,坚持因地制宜,打好特色产业牌、抓好土地流转、找症结、摘帽子,如后王二寨张维峰牡丹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邓官屯村委会创办了山东红太阳大棚油桃合作社;鑫瑞集团与南野庄村、前王二寨等村流转土地1600余亩,种植特色小麦和精品大豆等,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减少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同时,该乡通过抓好党建破解发展难题,采取组织引领、科学规划、帮扶措施、“三资”管理四个先行,补充发展后劲,为全乡村集体经济打好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