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县刘官庄镇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资产量化、召开成立大会、组织机构建设六个阶段,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镇64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筑牢基础,找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金钥匙”。优先选择了班子团结,群众基础好,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的四角墩村作为先行试点村,“摸着石头过河”,讨论、研判、试行、总结,改革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随即又在高家庄村、东车辋沟村、吕庄村、吴家庄村、周家庄村再次“试水”。在此期间通过举办两委成员培训班、召开党员群众会议,逐户征求意见和印发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改制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及做法,统一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消除了干群思想顾虑,赢得广泛参与和支持。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改制村居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镇上建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具体改革计划和工作方案,并明确镇党政一把手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各村清产核资小组和人口清查小组,以及股改监督小组,形成了镇、村两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改革推进分析会议,进行总结回顾,分析不足与问题,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召开了党政班子成员、包点干部、村报账员参加的推进会和培训会,并邀请县督导组专家来该镇指导培训,在会上印发了股份制改革操作流程,以及各个时间节点有关注意事项和村级需要准备的资料。
规范流程,织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保障网”。该镇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把关键环节,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进行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认定。坚持“客观、公正、民主”严把改革原则关,规范实施程序严把改革程序关,推行“六公开”严把公开公示关,统一审核严把文本规范关。全镇共清查出可量化未确权资源性面积17714亩,共清产出各类资产总额5985万元,可量化经营性资产691万元;全镇成员身份共认定69584人。2017年10月,刘官庄镇64个自然村纷纷召开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由村民代表过渡成股东代表,依法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新当选的理事会、监事会开始运转。
全力推进,演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连续剧”。为确保农村“三资”保值、增值,镇上成立了刘官庄镇农村产权交易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产权交易管理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和协调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出台了《刘官庄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实施办法》和《成立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监督委员会的通知》两个规范性文件。投资20余万元,新建刘官庄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大厅服务窗口2个、评标室1间、竞标室3间。并在互联网上建立刘官庄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用于网上信息公开和网上交易,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搭建网络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后,一方面开展项目招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集体开支。如后沙岭村原大队院拍卖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交易平台,成功地进行了资产置换,社区楼以80万元中标,节约开支12万元;另一方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使村集体“沉睡”资产资源“活起来”,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如周家庄村闲置大队院拍卖6万元、齐家庄村东湖250亩小麦竞标18.05万元、前于庄村内闲置小学的拍卖116万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再就是通过公开公平阳光交易,打消了群众疑虑,维护了农村稳定。如大砚疃村原大队院的招标,由于存在与承包方的合同纠纷,都想占为己有,通过镇产权交易中心的成功拍卖,成功地解决了合同纠纷,未印发合同民事纠纷,保持了村稳定。截至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交易资产26宗,交易额570多万元;土地流转交易56宗,流转土地3200余亩。
股份制改革构建了农村党支部、社区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基层组织运转模式,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治理的交叉矛盾,缓和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了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台账管理,人人按份享有资产,保障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等权利,农民通过集体收益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性收入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资源变资本,村民变股东”,让“沉睡的资产”变成了“活跃的资本”,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真正盘活了资源,激发了活力,让村民成为集体资产真正的主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