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东方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刘玚
寒露时节,冠县各乡村的秋收已基本结束。而在贾镇荆楼村,近400亩玉米仍静静的立在田间,没有采收。“这是荆兆洪家的承包地,每年秋收他都比别人晚十天半月的。”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付强介绍说,荆兆洪是种粮大户,从2013年开始陆续流转了400亩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玉米有‘晚熟效应’,早收不一定好,你可别看俺秋收得晚,每亩能增产150斤至200斤。”提起玉米种植,荆兆洪自信满满。“这两年粮价走低,如果还按传统的种植模式,除去租金挣不了几个钱。”为增产增效,荆兆洪经过长期学习,积累了一套“种粮经”。例如,在今年7、8月间,玉米正处于小穗、小花原基分化期时持续高温,这对玉米的生长极其不利。荆兆洪通过向玉米田浇水来改变田间小气候,田间温度降低了2至3摄氏度。为了实现作物丰收,荆兆洪除了遵循作物生长规律种植外,还注重均衡施肥,施肥的时间节点也很关键。“玉米在其发育的大喇叭口期施用肥料可达到最佳效力,因为此时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养分的需求增大,此时施肥无疑是‘雪中送炭’。”荆兆洪说。
荆兆洪承包地东边是一处2000余平方米的大仓库,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自走式喷药机等大大小小10余台农用机械停放在那里。荆兆洪说,购置这些“家当”花了100多万元,看似增加了投入,其实是降低了成本。他介绍,在玉米采收上,他投资11万元购买小麦联合收割机并改装成玉米联合收粒机,雇此类收割机采收玉米每亩需60元,400亩玉米仅收割一项每年就能节省资金2.4万元,5年就能收回机械成本。
为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荆兆洪还在保证自家农作物正常管理的同时,帮助周边农户进行机械化耕种收割。“这种自走式喷药机,喷药管臂展可达13米,喷洒一亩地的农药,几分钟就完成了。”荆兆洪指着自己录制的自走式喷药机喷药视频自豪地说。“去年,俺种粮一年的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今年肯定会更高些。下一步,俺要科学种粮,多种粮,种好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看着来回穿梭的玉米收割机,荆兆洪脸上堆满了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