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将至,在恋爱中传情达意的巧克力也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从2016年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连亏4年最终易主,到刚落下帷幕的“特大冒牌巧克力案”,都显现了国产巧克力的尴尬境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商超市场发现,情人节前后琳琅满目的巧克力货架上,鲜有国产巧克力身影的状况仍在持续。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产巧克力难以跻身高端市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跟随心理”,某些国产巧克力厂商依旧抱着耍小聪明的心态,等待大品牌做好产品,形成消费氛围后再去模仿和克隆,难以抓住红利建立品牌培养消费者。
朱丹蓬认为,金帝停产后,国产巧克力基本失去了自有品牌。目前,国产巧克力只能深入三四线城市、从产品造型等方面寻求突围。
国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从记者走访的超市和便利店来看,巧克力货架和展台基本被德芙、好时、费列罗、雀巢和瑞士莲等进口品牌占据,难现国产巧克力的身影。一位在巧克力货架区购物的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购买进口巧克力是因为口感和包装。他也无奈地感叹道,就算是想买,似乎也说不出一家国产巧克力品牌的名字。
不仅线下如此,线上的国产巧克力也黯然失色。记者登录多家知名线上购物平台发现,处于销量和好评前列的巧克力依旧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进口品牌。
根据招商证券(16.880, 0.00, 0.00%)巧克力行业专题报告,玛氏旗下德芙、M&M、士力架等众多知名品牌2016年的市占率达39.8%,费列罗市占率为17.8%,雀巢、好时、亿滋紧随其后。
在进口品牌占据了中国巧克力市场主导权的同时,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2016年的停产和易主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叹息。对此,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金帝的各方面可圈可点,但是近几年在品牌机制、团队运营方面未能跟上消费市场的发展,形成“没钱的吃不起啊,有钱的看不上”的局面,错过了市场红利。
目前,已被好邻居接手的金帝未来命运如何还充满未知。而面临眼下超市货架国产巧克力身影稀缺的现象,朱丹蓬则表示,作为过年的标配,国产巧克力的金条、金币、金块等富有传统特色的造型仍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也局限于特殊节日的点缀,很难拉动平常消费。如果没有品牌作后盾,即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也很难跻身一二线城市的年货市场。
占据高端市场可能性小
据记者了解,国产巧克力还遭遇着假冒产品的尴尬。无锡高新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显示,2014年以来,张某某、王某某和徐某某三人将假冒巧克力销往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地,非法经营数额经查实为200余万元,而在2017年初,这则“特大冒牌巧克力案”也终于落下帷幕。
此外,国产巧克力厂商仍然面临品牌少、口味单一、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
朱丹蓬认为当前我国巧克力厂商呈现出“又爱又怕”的心态,面临强大的市场,害怕投入没有回报,根源是抱有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匠心。
朱丹蓬称,在国产巧克力细分到低档、中低档、中高档、高档、超高档的品牌格局下,已失去占据高端市场的可能性,基本扮演代可可脂的角色,不过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例如在代可可脂卖场颇具代表性的徐福记和马大姐,2015~2016年的销量呈下滑趋势。对于已经处于巧克力市场低端的国产巧克力,如果能从造型、形象上获得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的授权,或许能取得一定的特定刚需市场。可沉下来做三四线城市和乡镇村市场,也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