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县高老家镇韦洼村,一个感人至深的孝母故事正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故事的主人公韦勇,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娘的时光等不起”这一质朴而深沉的孝道理念。
“妈,今天炖了您爱喝的小米粥,加了红枣,趁热喝。”近日的一个清晨,韦洼村的宁静被韦勇温柔的话语打破。这样温馨的场景,对于韦勇来说,早已是他回乡照料母亲后生活的日常写照。
曾经,韦勇在外打拼经营生意,凭借着踏实肯干的精神,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202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原本的生活节奏。母亲突发脑梗紧急住院,接到消息的韦勇心急如焚,连夜驱车赶回。在手术室外,他焦急地踱步,整整8个小时,手心的汗水一次次浸湿了衣襟。
之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频繁住院成了常态。每次母亲生病,韦勇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生意,飞奔回到母亲身边。但往返奔波的无奈,让他总在不经意间错过母亲最需要悉心照料的时刻。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母亲,韦勇的心中满是愧疚与心疼。
“钱没了能再赚,娘的时光等不起。”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韦勇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关停经营多年的店铺,带着积蓄回到村里,全心全意陪伴和照料母亲。
回到家乡后,为了能在第一时间照顾母亲,韦勇特意把母亲的床挪到自己房间隔壁。夜里,他每隔两小时就会起身查看母亲的情况,从未间断。考虑到母亲牙齿不好,咀嚼困难,他精心准备饭菜,把食物炖得软烂,再用辅食机打成泥,一勺勺耐心地喂给母亲。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会推着轮椅,带母亲去村头的小广场逛逛,像小时候母亲哄他那样,绘声绘色地给母亲讲述村里的新鲜事儿,逗母亲开心。
有一次,母亲在夜间突然感觉身体不适。韦勇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镇卫生院跑去。寒夜中,他一路狂奔,两里路的距离,仿佛变得无比漫长。等赶到卫生院,母亲病情稳定时,韦勇的棉袄早已被汗水和寒风浸得冰凉。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母亲的用药时间和各种注意事项,“早7点降压药、午间晒太阳半小时、晚餐少盐”等,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对母亲深深的关爱。
在韦勇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不仅住院次数大大减少,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甚至还能认出老邻居,偶尔还会笑着拍拍韦勇的手,念叨着“儿孝顺”。
如今,在韦洼村的夕阳余晖中,时常能看见韦勇推着母亲散步的身影。这道温暖的风景线,已然成为单县高老家镇孝善文化的生动注脚。“韦勇放弃生意陪妈,这才是真孝顺!”邻居们提起韦勇,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的孝心称赞有加。村委会也深受感动,特意把他的事迹编成快板,在村里的孝善讲堂上宣讲,让这份孝心在乡野间传播开来,感染更多的人。
韦勇孝老敬亲的故事,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韦洼村的每一个角落,也让“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美丽乡村焕发出新的光辉。
通讯员 刘波 郭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