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 本报通讯员 谭芳
翻开广饶五年的民生“相册”:老旧小区褪去“旧颜”焕“新貌”,养老机构织密守护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一件件民生实事,从细微处发力,在贴心处落地,让幸福愿景化作广饶人可感可及的日常。
五年来,广饶始终把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将近八成财力投向“衣食住行、业教保医”领域,以实打实的政策、暖人心的举措,让民生工作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有“厚度”。
“住了20多年的老小区,现在楼道灯亮了,手机就能交水费,日子越来越舒心!”家住广饶街道乐园北区的李永梅,提起小区改造满脸欣喜。这个2003年建成的小区,曾因水电线路老化、缴费不便让居民犯愁。如今,改造从“面子”到“里子”全面升级,困扰多年的“小烦恼”彻底解决。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城市更新。自2020年起,广饶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对52个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进行提升,让“老房子”蜕变为宜居整洁、安全便民的“美好住区”。
每到周二,乐安街道西王村的村委大院总是格外热闹——“流动门诊”如约而至。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带着心电图机、B超仪等设备和常用药品“送医上门”,问诊、检查、取药,再到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一条龙”服务让村民不用跑远路就能看好病。
将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把群众健康服务“提上来”,这是广饶守护民生健康的承诺。“十四五”期间,广饶县深入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动实施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薄弱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把服务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
养老育幼关系着千家万户。广饶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等公共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为居民提供临时托、半日托等灵活化照护服务。同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全市率先开发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养老更有“智慧”、更有温度。
教育是民生之基,广饶县始终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现代化教学楼、标准化操场、明亮教室一应俱全——连续多年的高标准投入,让城乡学校硬件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学生就近入学,均衡的生源分布成为教育发展的鲜明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