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镇玫瑰鲜切花年产能6亿支,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莒县招贤玫瑰”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山镇丹参年产量5250余吨,黄芩年产量2500余吨,“莒县丹参”“莒县黄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夏庄镇“浮来青”绿茶品牌屡获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近年来,莒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优化整合,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先后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等称号,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莒县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精准布局果蔬、茶叶、中药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全县已形成“西北瓜果、东北药材、南部茶叶、中部设施农业”四大产业带,特色农业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成为县域农业经济核心支柱。目前,全县已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省级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6个。集中要素资源支持园区建设,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8个,市级田园综合体4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省级衔接推进区2个,有效发挥技术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全链升级,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加工、品牌、休闲旅游等全链条拓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县已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1家、市级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81家,家庭农场1209家。围绕粮食、果蔬等集群,布局中央厨房、预制菜等精深加工项目,形成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完整体系。1—9月,全县8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28.46亿元,同比增长10.63%。全县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市级7个;“三品一标”认证总数76个。
集成要素保障,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着力破解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分层培育高素质农民4000余人,组建6个县级产业技术指导组,开展培训70余场。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模式,培育产业带头人260名。推行“双社联建”模式,整合零散土地4.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区14处,带动村集体增收540万元。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协调推出“鲁担惠农贷”“齐鲁富民贷”等产品,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11.8亿元、“齐鲁富民贷”15.38亿元,创新“卉融贷”“莓好桃金贷”等特色信贷,投放超1.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