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盐碱滩种出“生态枣”绿了土地甜了日子

2025-10-20 19:22:2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沾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建彬

  “你瞅瞅这地,40年前全是白花花的碱,脚踩上去硬邦邦,种啥死啥。现在呢?土松得能攥出泥,冬枣树长得比人高,连路边都冒出野草野花了!”近日,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56岁的枣农王春军在枣园里忙碌着。他身后,成片的冬枣树枝繁叶茂,红彤彤的果实挂在枝头,大棚里满是清甜。

  9月底的冬枣节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授牌“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有了国字号招牌的激励,王春军信心更足了。

  沾化地处黄河故道,“种一葫芦收不了半瓢”曾是当地农业的真实写照。然而,冬枣却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适应性。说起冬枣对盐碱地的改变,王春军打开了话匣子:“最早俺们也不敢种,怕白忙活。后来镇上组织去学技术,才知道冬枣的根是‘宝贝’,它不往深扎,就在地表横向长,密密麻麻的根须能把板结的盐碱土给‘扒松’,还能固住土,风再大也刮不起沙了。那片老枣林种了快30年,以前是荒滩,现在树下的土都变黑了。”

  同时,沾化坚持绿色种植理念,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王春军现在在学“覆草保墒”,冬枣园里不仅不除草,还种草。草能吸走地里多余的盐分,腐烂了还能当肥料,瓢虫、草蛉这些吃蚜虫的“益虫”也多了。“前阵子有个专家说,这叫‘改善生态’,俺听不懂,但俺知道,现在打药比以前少了一半,冬枣吃着更放心,地里的鸟也多了,经常能看见麻雀、喜鹊在树上搭窝。”王春军说。

  夕阳西下,王春军摘下一串冬枣递给记者:“你尝尝,这枣甜不?俺们种冬枣,不光赚了钱,更重要的是把这没人要的盐碱滩,‘养’成了能长庄稼、能住鸟儿的绿土地。往后俺还想接着种,让孙子也看看,他爷爷种的冬枣,不光甜了日子,还绿了这片地!”

  2024年,沾化区冬枣产量达6.6亿斤,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更多枣农在这片盐碱地上尝到了“生态枣”的甜头。

  (□通讯员 李秀玲 参与采写)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烟台市蓬莱区总工会:情系新业态 工会送“温暖”
下一篇: 为“城市蜂鸟”筑起温暖家园
 
0
 
 
 
 
推荐资讯
秋月梨迎丰收 果香满枝富农家
秋月梨迎丰收 果香满枝
云销雨霁海盐田
云销雨霁海盐田
“金蝉树”上苹果红
“金蝉树”上苹果红
聊城三十里铺镇:小锦鲤“游”出亿元大产业
聊城三十里铺镇:小锦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