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支部引领产业兴 木耳铺就富民路

2025-09-09 08:09:1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近日,记者走进牡丹区小留镇马村集村的黄背毛木耳种植基地,11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菌袋上,褐黄色的毛木耳层层叠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菌香。这个年产值近200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的特色种植基地,正是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破解发展难题、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真实写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话真不假。大家不是不想致富,是不知道干啥能成,怕赔本。”该村毛木耳种植户马保坤说,过去,大家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缺乏支柱产业。

  为破解这一困境,马村集村将产业转型提上重要议程。村党支部书记马鹏稳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农户开展走访,多次召开会议分析本村优势与短板。

  “咱们村不是没有人力和资源,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产业突破口。”在一次全体党员大会上,马鹏稳的想法引发大家深入讨论。会上,有党员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附近洪堂村的退伍军人高继峰通过木耳种植实现了稳定增收,效益不错,销路也有保障。这一信息当即引起了马鹏稳的高度重视。

  “很快,我们就组织村里的党员代表和农业技术骨干前往洪堂村考察,又远赴河南、湖北等多地观摩学习。经过综合考量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和抗风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我们最终将黄背毛木耳种植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马鹏稳介绍,为有效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村里推行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具体而言,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马村集木耳种植合作社,并建立起“三统一分”管理机制:统一提供优质菌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统一对接市场、负责销售,同时各户独立核算收益。这一模式既有效降低了农户单独面对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又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针对村里留守妇女和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马村集村还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党员代表和农业技术骨干一对一教授菌袋接种、开口催芽、采摘晾晒等关键技术。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靠自己的手艺挣钱,不光腰包鼓了,走路都觉得更有劲了!”村民马继兰原本在家照顾孙子,几乎无经济来源。如今,她通过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已成为木耳种植基地的技术工人,月收入3000多元。因为技术好、干活勤快,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她为“木耳娘子”。目前,该基地每个大棚年产干木耳约7500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16万余元,净收益约8万元。

  从传统种植转向特色产业,马村集村的转变印证了“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可行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村党支部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更全程参与产业培育,使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如今,小留镇的黄背毛木耳产业正稳步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中一项看得见、摸得着、效益实的富民产业。

  记者 李若生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爱心妈妈筑起温馨港湾
下一篇:“铁牛”奔腾助丰收
 
0
 
 
 
 
推荐资讯
马牙枣丰收
马牙枣丰收
喜迎丰收季
喜迎丰收季
小蒜头撑起富民大产业
小蒜头撑起富民大产业
“90后”与虫共舞,小蟋蟀“鸣响世界”
“90后”与虫共舞,小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