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小葫芦串起乡村振兴“福禄”路

2025-08-27 14:38:0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葫芦”谐音“福禄”,既是承载吉祥寓意的文化符号,也是蕴含经济价值的特色作物。近年来,定远寨镇深耕葫芦产业,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作物向文创艺术品升级,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带动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定远寨镇葫芦种植基地,连绵的藤蔓交织成一片绿海,形态各异的葫芦垂挂其间。农户们正在田间进行掐叶、管护,确保主蔓营养充足。“咱们这个葫芦基地种了20多个品种葫芦,比较有名的就是高唐中号、八宝、天坛、蚂蚁、小苹果。”定远寨镇葫芦种植基地负责人肖巨祥介绍说。

  多样品种撑起增收底气。经过数年培育,如今,这片近百亩的种植基地,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福禄”园。一个个看似普通的葫芦,正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咱这效益还是比较可观,一亩大概种200多棵秧子,每亩收入8000至9000元是没问题的。”肖巨祥说。

  而采摘下来的葫芦,经过匠人的精雕细琢,实现从农产品到艺术品的华丽转身。在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里,手工艺人们运用针刺、烙画、墨刻等非遗技艺,让普通葫芦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文创产品。“像这个葫芦,我们制作的是一个三国的人物刘备,采用的是针刺、烙画和墨刻的技法,让人物栩栩如生。这种作品也是非常好出售的。”定远寨镇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郭鑫贤告诉记者。

  为推动小葫芦迈向广阔市场,产业园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创新发展模式,线下展示区,形态各异的工艺葫芦精致生动;线上直播间,非遗技艺的展示让葫芦的购买热度持续攀升。双向发力的模式彻底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小葫芦从乡村产业园走向了全国消费者的视野。如今,小葫芦不仅成了推动当地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我家就在这个村里,我在这里工作,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学到一门手艺,活也不累,挺好。”定远寨镇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员工郭文贤高兴地说。

  定远寨镇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推进葫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葫芦品质。同步建设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吸引非遗传承人入驻,拓展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形成“产加销旅”融合新格局。目前,该产业带动就业超100人,年助农增收15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突破8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定远寨镇将持续做强葫芦全产业链。一方面,深化文化赋能,挖掘葫芦非遗元素,开发更多文创精品;另一方面,拓宽‘葫芦+’模式,联动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抱团发展,让小葫芦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让乡亲们的‘福禄’路越走越宽。”定远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建国表示。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菌菇飘香 致富四方
下一篇:“朝阳助学”慈善助学金陆续发放
 
0
 
 
 
 
推荐资讯
曹县国风汉服精品集中亮相
曹县国风汉服精品集中
葡萄架下议“共富”
葡萄架下议“共富”
昌邑山阳大梨:千年梨韵谱新篇
昌邑山阳大梨:千年梨
小蟋蟀蹦进直播间 唱响富民曲
小蟋蟀蹦进直播间 唱响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