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张静
春日时节,记者走进莒县碁山镇龙家官庄村的林下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挺拔的松树与低矮的茶树错落相映,松针铺就的天然“地毯”上,野山茶舒展着嫩绿的枝叶,空气中弥漫着松香与茶香交织的独特气息。
这片占地100亩的林下茶园,不仅是当地探索生态农业的生动实践,更是撬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的“绿色杠杆”。
松茶共生蹚出林下经济新路径
龙家官庄村的林下茶种植始于2017年的“无心插柳”。据林下茶园负责人段立保介绍,村集体原本拥有成片的松树林,但单纯依靠松木经济收益有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松林遮阴效果好、腐殖质丰富的特点与茶树喜阴、需有机肥的特性高度契合。
“松树为茶树遮风挡霜,松树落叶自然腐化后成为天然肥料,茶树根系还能固土保水,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这种“以林养茶、以茶促林”的模式,让村里看到了盘活闲置林地的希望。
经过多方调研,村里最终选定野山茶。2017年,段立保流转了100亩松林,通过“松树间伐+茶树密植”的方式,将原本每亩80棵的松树密度调整至40棵,腾出的空间种植了20000株茶苗。
这一举动得到了碁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解决技术难题,该镇特地邀请了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来进行实地指导,建立起包含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在内的全套技术规范。
亩产上万元小茶叶成“黄金叶”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培育,今年,春茶迎来首个丰产期。站在茶垄间,段立保算起了“经济账”,他激动地说:“野山茶鲜爽度以及香度都是别的绿茶不能比的,所以价格也比较高,一公斤野山茶价格在16000元左右,一亩地可以出一公斤茶。从2017年到现在,俺家就扑在这个茶叶上,七八年了,今年这两茬,预计能收获100公斤,终于等到‘结果’了!”
经济效益的显现也让村集体尝到了甜头。龙家官庄村把这100亩松林流转给段立保,每年租金2000元,租期为20年。同时在该村及周边村庄招募务工人员,村民们的务工收入在3000元左右。
“野山茶虽是自然生长,但是也需要精心管理,不好好管理,可能一年都成活不了一棵,生长期间就需要不断补苗,一到忙时候就找村里的人来帮忙。”至此,龙家官庄村也真正实现了“租金+薪金”的双收入。
“说实话,这种高品质茶不愁销路,大部分顾客都是从北京、天津、江苏过来的。”段立保坦言。今年,预计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60万元。
扩产提质打造特色产业新标杆
随着茶叶的热销,龙家官庄村正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段立保计划未来五年内把林下茶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并注册“松韵野山茶”商标,开发茶文化研学、生态观光等业态。“我们正在与电商平台对接,争取让深山好茶直通城市。”面对当下的茶经济,段立保信心满满。
“龙家官庄村的实践为我们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镇里已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计划未来在全镇推广林下种植模式,形成‘茶药菌’立体栽培体系,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区,这种‘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值得复制推广。”碁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宋健表示。
夕阳西下,采茶人背着竹篓穿行在松林间,指尖翻飞采摘春茶。沙沙作响的松涛声里,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片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绿荫,不仅孕育着舌尖上的醇香,更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