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老粗布制作技艺的县级传承人李秀凤高兴坏了,“这30年没白努力。”
商河老粗布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在明清、民国时期达到繁荣。其制作工艺包括选棉花、轧棉花、搓棉条、纺线、染线、络线、牵机、织布等14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
20世纪90年代初,李秀凤才真正接触到老粗布工艺。回忆起织的第一块布,她感慨万千。“学了半年,专有名词和基本工艺全部掌握了,织出了第一块自己满意的布。”李秀凤说,又锻炼了好几年,她才算熟练掌握这项技艺。“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织老粗布,但首先是满足自家使用,用来做鞋、袜、上衣、裤子、帽子等等,有剩余的才拿到市集上售卖,卖了以后再买成粮食来维持生活。”但她那时候就从中看到了商机,拉着大家伙儿一起织布售卖。
1994年,因为电视台的报道,李秀凤卖出了第一块布。商河老粗布有了名气,她手里也有了材料费,正式做起了织布、卖布的生意。生意一做就是三十年,如今商河县孙集镇上的济南安琦工艺土布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她这些年努力最好的证明。
老粗布能赚钱,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学习老粗布制作技艺的人越来越多,跟随她赚钱的人也越来越多。“2003年到2004年那个时候跟着织布的人是最多的,能有1000多户周边村民。”
2006年,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被评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户越来越多,电动纺织应运而生。直到现在,仍有近百位周边群众跟着李秀凤的粗布产业链接到订单。李秀凤坚持将提花技艺等需要创新、较为重要的技艺留在自己身边,将染色、缝纫等流水线工作下放给周边群众。
随着老粗布的广为人知,市场上的老粗布越来越多,销售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我儿子大学毕业后把这个事儿给接了过去。他扑下身子干电商,把销售盘活了。截至目前,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000多个订单。”在李秀凤看来,她负责线下,儿子负责线上,两条腿走路,稳健又长远。
时代发展,技艺的传承几乎成了每个传承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李秀凤也不例外。“一批批的人正在培训,咱不能让它失传。”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