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楼房车棚破损问题,没想到戚津宁代表下午就联系有关单位商议解决方案,不到半个月时间问题就解决了。”前不久,家住烟台市牟平区某小区的民情联络员王伟向宁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没过多久,破旧的车棚就焕然一新,解决了住户停车的大问题。在牟平区,一件件类似车棚修复的“关键小事”,正通过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转化为“暖心实事”。换届以来,牟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特色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阵地建设“遍地开花”
牟平人大着力构建了“1+2+13+X”的全区代表联络站建设体系。“1”是创新打造全市首个区级代表联络总站,“2”是围绕推进中心工作打造了生物医药、青年企业家两个区级特色站,“13”即13个镇(街)中心联络站;“X”就是结合各镇(街)地域特色、产业特点等因素,在社区、村居、企业、农村合作社、律师事务所等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多处基层代表联络点(室)。例如,在宁海街道滨海社区,将基层社会治理与物业服务管理相结合,建设了社区服务代表联络点;在文化街道仓济律师事务所,建设了具有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职能的民生事务代表联络室;在姜格庄街道沙家疃村,以合作社为阵地,建设了乡村振兴代表联络点等。目前,全区共建成代表联络站(点、室)36处,实现了重点区域全覆盖。
承接社情民意的“大平台”
围绕代表联络站“干什么、怎么干”,牟平人大制定出台了代表接待日、集中学习、视察调研等8项工作制度,将代表进站时间、履职方式、履职成果转化等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确定每月15日为代表接待日,每名代表每年度至少进站接待群众1次。2023年以来,牟平区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到代表联站参加活动,为全区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履职作了表率。在联络总站代表接待日活动中,有群众反映牟平新城大街东段多年形成的“断头路”问题。该意见反馈相关部门后,责任部门迎难而上,终于打通了这条“断头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让市民出行更加畅通。截至目前,已有15名区级领导代表、18名市人大代表、27名区人大常委、34名部门和镇街职务代表进站开展学习调研、代表履职、联系群众等活动。
让更多人坐上“民意直通车”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作用,推动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牟平人大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网格,将代表纳入选区网格,推动代表力量下沉,建立了包括社区、村居书记,村(居)“两委”成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在内的1420人的民情联络员队伍,并通过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类别群众座谈会”“意见建议协商会”和“代表授课”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还制定了代表处理问题具体工作流程,形成意见建议接收、处理、反馈闭环管理,真正做到解民忧、办实事。部分群众反映牟平文兴路“老夜市”长期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建议进行全面整治。对此,相关街道和部门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最后将夜市有序搬迁,实现退路进厅、引摊入市,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区代表联络站(点、室)已累计接待群众5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00余件。
(王林汉 陈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