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李文强
今年7月份,东港区南湖镇某村村民薛某一纸诉状将女儿丁某告上了法庭,称女儿丁某在一次回家探亲期间,偷偷通过其手机微信转走7000元钱,造成其生活困难。
东港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将该案推送至南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认真查阅案卷材料,通过到村走访、与双方当事人谈心,了解基本案情,发现案件实际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经过贴心的疏导和劝说,最终使双方达成了和解,维护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案情反转——“刁蛮”女儿原是“暖心棉袄”
受理该案伊始,调解员以为该案是“年轻女儿不学无术偷转父母钱财挥霍”的故事,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出现反转。据丁某讲述,早年受家庭变故影响,母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行为难以自控的状况,并伴有无节制消费现象。丁某多次对母亲进行劝说,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只好采取极端手段,将款项转移,防止母亲再度过度花费。调解员通过走访村委工作人员及邻居了解,情况确实如丁某所说。
掌握案件全貌后,调解委员会对双方采取了个性化的调解方案。考虑到薛某的精神问题,为避免造成其情绪激动,调解员动员其亲属和关系良好的邻居到薛某家中,给予其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通过调解途径也可以解决问题,也将其女儿的用意对其阐明,让其理解女儿的良苦用心。
另一方面,调解员通过与丁某谈心,对其进行安抚,肯定了其对母亲的关心和用意,也指正丁某虽有良好出发点,但应妥善处理家庭财务事宜,确保其母亲的生活不受影响。通过两天的走访、谈心等工作,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对该案案情进行了重新考量,相互理解了对方的处境与做法。
解开心结——母女重归于好
案件有了基本定论后,调解员将母女二人邀请到了司法所调解室,调解员不再讲述法律和道理,而是动之以情。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丁某对母亲的照顾其实做得很好,只不过这次考虑得不够周全。”“母女连心,母女本应是彼此最亲近的倾诉对象,以后二人多沟通,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避免造成误解。”……一番劝解之下,母女俩不免红了眼眶。薛某向女儿表达了歉意,之前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以后自己会听女儿的话。
之后双方意见达成了一致:薛某撤销诉讼请求,对女儿丁某的行为不再追究。以后薛某的财务由丁某进行管理,生活上有需要随时支取,保证不乱花费。
案小事不小。家庭和睦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调解员在调解此案的时候,主打感情牌,用心用情构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打通阻碍双方沟通的壁垒,使矛盾双方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东港区人民法院将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发挥好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源头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